俗话说:“秧好半年稻”,育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产量的高低,育秧效果好,那么插秧后,返青早,发稞快,抗病虫害能力强,是水稻增产的第一步。 水稻采用哪一种育苗方式与育秧质量有着密切联系,水稻育苗经历了从过去的水育苗→湿润育苗→如今的旱育苗三个阶段,而旱育苗的形式又演绎成多种多样:塑料小拱棚旱育苗、塑料中、大棚旱育苗和无纺布旱育苗,从地表面采用的隔离物的不同,又可分为玻璃丝带旱育苗、软盘旱育苗,最后进化到抛秧盘旱育苗。每一种更新都意味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通过多年实践证明,最切合我县生产实际且壮秧效果最好的育苗方式是无纺布旱育苗和大中棚旱育苗,采用无纺布育苗一般的年份几乎不得立枯病和青枯病。育出的秧苗矮健、叶子宽、插秧后返青快、分蘖多,且抗病虫害能力强,而且省功、省力、省成本。采用中棚或大棚育苗,棚内温湿度变化平缓,受热均匀,管理较为方便,育出的秧苗素质也较好。而采用其它几种育苗方式,一旦管理不及时,极易造成稻苗立枯病和青枯病的发生,给后期管理带来较大的麻烦,无纺布育苗不需要搭拱架,特别中后期在苗床通风炼苗和苗床补水等方面极为方便。 下面注重讲一下无纺布育苗 1.上、下增盖一层地膜,辅助前期增温。 无纺布本身带有无数的小孔隙,其保温效果不如塑料农膜,为确保早出苗,出齐苗,必须上下增盖一层地膜。第一层地膜铺在播完种、施完药的床面,待到秧苗一叶一心时,及时抽出此地膜。第二层地膜也可采用用过的旧农膜,铺盖在无纺布的上面,辅助前期床内温度的提高。当外界气温稳定而没有冷寒流的侵害时,在秧苗长势健壮时可撤去此农膜。以后的苗床补水可用喷壶直接喷洒在无纺布上即可达到补水目的。 2.覆盖无纺布时,四周要抻平、压紧,使床面受水均匀。无纺布育苗不需要搭拱架,简便易行。只要用揪在苗床四周抹成15——20厘米高度一致的小埂,将无纺布盖上即可。 3.无纺布育苗苗床应略高于田面。 采用无纺布育苗可接受自然降雨,减少浇水次数,但降雨过多年份,易造成床面水量过多,土壤透气性差,影响秧苗健壮生长。 其它的各环节操作管理与塑料小拱棚育苗相同. 第二方面讲解如何培育整齐健壮的秧苗。 1.选用良种,做好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三部曲,即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在浸种之前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晾晒2——3天,主要起到提高种子活力的作用。促进早出苗、出齐苗。在水泥晾台上晒种时,要防止水泥面温度过高灼伤种子,要铺成2——3厘米厚度,不易过薄。结合晒种,可用簸箕簸出秕粒和杂草籽粒,即可达到选种目的,而浸种消毒环节比较重要,可用“一浸灵”、“恶枯灵”等药剂浸种,消除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可减轻和抑制苗床和本田里立枯病、青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发生。 2.播种期确定 一般早熟品种应适当延迟播种、延迟插秧,才可达到米质好,产量高的目的。种植晚熟品种需早播种,早插秧,保证安全成熟。采用抛秧盘育苗的苗床一般35天左右。普通旱育苗苗期一般40——45天,应综合考虑,灵活掌握,而不易采用外界温度稳定通过5℃就播种的做法。 3.播种量 播种量的多少是培育壮秧的重要条件,不论何种育苗方式的播种量都要从少,适当稀播育壮秧,采用抛秧盘育苗一般每盘播种量70克左右,每亩地25个盘(561孔)需种子4斤左右,普通旱育苗每平方米不宜超过150克。 4.播法 原则是首先要均匀,且要保证种子与土地充分接触以及抛秧盘或软盘与土壤充分接触。防止种子掉干和减轻立枯病和青枯病的发生。采用抛秧盘和软盘为隔离物育苗的,需特别注意两侧应留有5厘米左右的空闲,防止出现因浇水而造成钵盘边缘落空现象。 5.秧田管理 我们将苗床管理细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前期为3叶期以前,中期为3——4片叶子,4叶以上为后期。整个苗床管理可概括为“前促、中控、后炼”六个字。前促就是促进稻苗生长,以保温保湿为主,做好前促工作,无非多留心,检查农膜等覆盖物质是否有漏洞,或被风掀起,发现及时弥补,保持前期温度,发现苗床发白缺水时应补水及时,但需注意一点,当稻种处在露白芽时,即使缺水也千万不能补水,防止刺激稻种,影响稻苗的健壮生长,而等到露出青头后方可浇透水。中控就是控制温度和水分,防止秧苗徒长,预防立枯病和青枯病的发生,此时外界气温已回升,应根据秧苗长势,做好通风炼苗工作,苗床水分即不能缺少,也不能过多,过多则宜造成细弱徒长的秧苗,叶片蒸腾水量极易大于根系的吸水量,发展下去就是立枯和青枯,后炼就是以通风炼苗为主。在中期通风炼苗的基础上加大力度,使秧苗尽可能适宜外界温度变化,加速移栽后返青过程。在移栽前一周左右通常大揭布。要保持床面不能过分缺水,应根据秧苗长势缺肥补肥,用硫铵水、尿素水或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叶面均可。喷施后要用清水清洗叶片,防止残留灼烧叶子,此时防止大水、大肥,肥水过大造成移栽后延长返青过程。
桓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站 宋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