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巴西全国的加油站全天供应乙醇汽油,每升1.69雷亚尔(约合0.85美元),仅是普通汽油的63%。
在巴西圣保罗等大城市,往日令人窒息的汽车“黑烟”消失了,市内空气指数全是优,这是推行车用环保燃料带来的新变化。近年来,乙醇车用燃料在巴西得到广泛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
贫油国开发替代能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两次世界石油危机沉重打击了能源依赖进口的巴西经济。无奈之下,当时的巴西政府决定大力发展替代能源,根据本国甘蔗制糖业发达,甘蔗原料充足的国情,开发酒精燃料,全部或部分替代汽油。
巴西推行车用乙醇燃料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巴西政府通过国家法律,强制推广使用乙醇汽油。1975年实施酒精燃料计划,规定在全国所有地区销售的汽油中必须添加2%—5%的酒精,此后,又陆续提高添加比例,1966年10%,1981年20%,1993年22%,2002年将上限提高到25%。为了让车用燃料得到推广,方便车主,巴西政府投巨资,在全国所有的加油站设立酒精燃料供应,使用者随时可以加油。与此同时,巴西汽车制造商也大力发展乙醇汽车,成功解决了经济、实用问题,购车价格、车辆使用寿命和维修保养等费用与汽油汽车持平。
如今,巴西乙醇生产和利用技术世界首屈一指,每吨甘蔗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2桶石油。巴西乙醇生产成本为每升0.19美元,大大低于美国以玉米为原料的每升0.33美元和欧盟以小麦为原料的每升0.55美元。乙醇汽油的价格仅是石油汽油的约60%,受到大多数巴西开车族的青睐。巴西目前每年生产乙醇175亿升,每年使用乙醇燃料大约110亿升,占全部车用汽油的40%。使用混合汽油的汽车1550万辆,完全用酒精作燃料的酒精汽车220万辆,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20%左右。
无“人车争粮”之虞
乙醇的原料是甘蔗,会否影响巴西的农业甚至粮食生产,巴西总统卢拉的回答是“否”。在推出巴西“农业能源计划”时,卢拉说,发展乙醇汽油既不会破坏环境,也不会危及农业。他的根据是甘蔗在亚马孙热带雨林根本无法生长,因此,巴西不会毁林垦荒去做“得不偿失”的事。
巴西无“人车争粮”之虞也是由地多人少巴西特有的国情决定的。巴西疆土辽阔,总面积851万平方公里,人口1.8亿,耕地面积近1亿公顷,牧场2亿公顷,此外,还有近1亿公顷未开垦土地。2006年甘蔗种植面积约840万公顷,仅是目前耕地面积的1/20。
巴西有世界粮仓之称,农业除满足国内消费外,以出口为主,大豆、糖、柑桔和牛肉等7种农牧业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列世界第一。对巴西而言,发展乙醇汽油后,多种经济效益好的甘蔗而少种其他农作物,只是出口农业结构的调整。对此,巴西的农业专家佩雷表示,发展乙醇汽油是巴西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巴西的其他农牧业将继续发展,不会减产,也不会减少出口量,不会对世界粮食市场产生任何影响。
发展农业先看效益,甘蔗不如大豆等农作物对土地肥沃程度要求高,因此肥力较低的地种植甘蔗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研究,甘蔗的生长期已从3年增加到5年。甘蔗原来仅用于榨糖,现把生产糖与酒精结合起来,新近又开发了从甘蔗榨糖后的渣中提取酒精,进一步提高了甘蔗的利用率和酒精产出率。
实施能源农业战略
巴西开发乙醇汽油不仅达到了能源自给,2006年由于乙醇出口还赚取了30亿美元,乙醇将给巴西带来巨大商机和滚滚财源。巴西政府已把进一步开发和发展乙醇汽油列为带动和发展国民经济、保护环境、解决贫困问题、消除贫富悬殊差距的国家发展战略。
今后,巴西将进一步扩大燃料酒精的生产规模,加强各项配套设施建设。目前,正在新建41个甘蔗酒精厂,建成后可增加7000万吨的甘蔗加工能力。原有的一些甘蔗酒精厂也在改建和扩建。预计到2010年,巴西甘蔗加工能力将达到5亿吨。巴西还与美国、印度等国家合作,在中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国家建立乙醇生产基地,形成以巴西为中心的世界乙醇市场。巴西燃料酒精出口将从现每年20多亿升提高到2015年的85亿升。
2009年3月18日星期三
新奇设计帮非洲农民脱贫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批发明家,正在利用新奇的技术,解决世界多数人口烦恼的问题;同时也为自己打开了事业的坦途。他们的口号是“为90%的人设计”,令人由衷地钦佩。让我们到非洲农村去看一看。
双层陶钵冷却器
在尼日利亚的乡下,许多农民除了缺水、缺电、缺乏运输手段外,无法保存他们的农作物是个棘手的难题。气候炎热,在这里土豆可能2—3天就腐烂了,别说上市场卖不出去,连自己吃都不行了。
穆罕默德·巴贝发明了这个高40厘米、直径56厘米的“土冰箱”,它由大小2个陶钵套叠而成,当中的空间填上砂子,灌上水。当水慢慢蒸发的时候,将小钵内的热量带走,使小钵中存放的蔬菜和水果多储存一段时间。
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发明,使蔬菜和水果可能存放多达21天。较新鲜的产品能在市场顺利卖出,农民能得到较多的收入。这个实用的发明在喀麦隆、乍得、尼日尔、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布基纳法索等得到应用。
拉水回家的Q鼓
非洲农村的居民,住处离水源很远;即使能找到干净水,运送回家也是个难题。缺少干净饮用水,人们无法防止霍乱和其他水媒传播疾病。
这个奇特的发明叫Q鼓,是高42厘米、直径60厘米的塑料圆筒,中心有贯穿的大孔可以穿根粗绳。它可以装多达75公升的水,人拉着绳子,让它滚动回家,不需要其他交通工具。下坡地段,Q鼓能沿路自行滚下;在平坦路段,由于容器滚动前进时重心并没有提高,能量的消耗大大减少,妇女或孩子不需要过度用力,就能让它顺利前行。
Q鼓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滚塑或吹塑成型,对装载的饮用水高度安全。材料坚固耐用,装满水后从3米高度坠下安全无损。设计上没有任何手柄和配件之类的易破损部件,增加了耐用性。拉绳可用皮带或植物针织品充当;并可在现场方便地调换,避免送维修点的麻烦。由于尺寸一致,有稳定的支撑面,多个Q鼓能堆积收纳,紧凑又安全。
Q鼓设计的独特之处,在于纵向的轴线,油炸圈的形状。有关专利权在全世界被广泛承认,对该设计的奇特和创新是绝好的肯定。
Q鼓在南非和安哥拉的偏远农村广泛使用。它提升了村民对干净水的使用,也减轻了妇女和孩子的运水负担。孩子们更乐意去装运水回家,因为“像玩儿一样”。
超级赚钱泵
KickStart国际公司推出一种Super MoneyMaker Pump,字面上讲就是“超级赚钱泵”。看看它如何让人赚钱吧。
肯尼亚人费利克斯30岁出头,没有土地。有3个孩子的他先在内罗毕一家餐馆打工,每月赚40美元难以养家。去年他看到超级赚钱泵的示范,问清了33美元的价格,就有了打算。夫妻俩在家租一小块地种菜豆,用水桶到低处打水浇灌。收获第一茬菜豆赚到了买一台超级泵的钱。买回泵后,浇灌不再犯难,他们扩租到2英亩(约12亩),种上各色蔬菜,一年四季都有农作物上市;而超级泵还能以每天0.65美元租给邻居用。费利克斯生活质量大变。
超级赚钱泵的操作不用燃料或电力,以人力踩踏就行。它能从7米的深度取水,引来浇灌。它比原型多一个压力喷头,可以将水喷洒到14米的高度(它因此在肯尼亚的山丘地里大显身手)。泵在8小时中能灌溉2英亩的农田。超级泵重不到12公斤。放上自行车就可载走。它不是固定装在地里的,晚上可以放进室内,这对防盗大有作用。
泵以中碳钢、塑料和橡胶制成,不用任何容易生锈的紧固件(包括螺丝螺帽),活瓣设计得可以持续使用3年或更长。泵只有一个活塞,结构简单到普通的农民都能装配、拆卸,不需要专用工具就能修理。
全世界已有5.8万台售出,约3.5万家庭小农场在旱季用它灌溉水果和蔬菜,产量大增;并因此可以常年种植价值更高的农作物。这些家庭的净农场收入每年增加110到1100美元不等,脱贫有望。
双层陶钵冷却器
在尼日利亚的乡下,许多农民除了缺水、缺电、缺乏运输手段外,无法保存他们的农作物是个棘手的难题。气候炎热,在这里土豆可能2—3天就腐烂了,别说上市场卖不出去,连自己吃都不行了。
穆罕默德·巴贝发明了这个高40厘米、直径56厘米的“土冰箱”,它由大小2个陶钵套叠而成,当中的空间填上砂子,灌上水。当水慢慢蒸发的时候,将小钵内的热量带走,使小钵中存放的蔬菜和水果多储存一段时间。
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发明,使蔬菜和水果可能存放多达21天。较新鲜的产品能在市场顺利卖出,农民能得到较多的收入。这个实用的发明在喀麦隆、乍得、尼日尔、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布基纳法索等得到应用。
拉水回家的Q鼓
非洲农村的居民,住处离水源很远;即使能找到干净水,运送回家也是个难题。缺少干净饮用水,人们无法防止霍乱和其他水媒传播疾病。
这个奇特的发明叫Q鼓,是高42厘米、直径60厘米的塑料圆筒,中心有贯穿的大孔可以穿根粗绳。它可以装多达75公升的水,人拉着绳子,让它滚动回家,不需要其他交通工具。下坡地段,Q鼓能沿路自行滚下;在平坦路段,由于容器滚动前进时重心并没有提高,能量的消耗大大减少,妇女或孩子不需要过度用力,就能让它顺利前行。
Q鼓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滚塑或吹塑成型,对装载的饮用水高度安全。材料坚固耐用,装满水后从3米高度坠下安全无损。设计上没有任何手柄和配件之类的易破损部件,增加了耐用性。拉绳可用皮带或植物针织品充当;并可在现场方便地调换,避免送维修点的麻烦。由于尺寸一致,有稳定的支撑面,多个Q鼓能堆积收纳,紧凑又安全。
Q鼓设计的独特之处,在于纵向的轴线,油炸圈的形状。有关专利权在全世界被广泛承认,对该设计的奇特和创新是绝好的肯定。
Q鼓在南非和安哥拉的偏远农村广泛使用。它提升了村民对干净水的使用,也减轻了妇女和孩子的运水负担。孩子们更乐意去装运水回家,因为“像玩儿一样”。
超级赚钱泵
KickStart国际公司推出一种Super MoneyMaker Pump,字面上讲就是“超级赚钱泵”。看看它如何让人赚钱吧。
肯尼亚人费利克斯30岁出头,没有土地。有3个孩子的他先在内罗毕一家餐馆打工,每月赚40美元难以养家。去年他看到超级赚钱泵的示范,问清了33美元的价格,就有了打算。夫妻俩在家租一小块地种菜豆,用水桶到低处打水浇灌。收获第一茬菜豆赚到了买一台超级泵的钱。买回泵后,浇灌不再犯难,他们扩租到2英亩(约12亩),种上各色蔬菜,一年四季都有农作物上市;而超级泵还能以每天0.65美元租给邻居用。费利克斯生活质量大变。
超级赚钱泵的操作不用燃料或电力,以人力踩踏就行。它能从7米的深度取水,引来浇灌。它比原型多一个压力喷头,可以将水喷洒到14米的高度(它因此在肯尼亚的山丘地里大显身手)。泵在8小时中能灌溉2英亩的农田。超级泵重不到12公斤。放上自行车就可载走。它不是固定装在地里的,晚上可以放进室内,这对防盗大有作用。
泵以中碳钢、塑料和橡胶制成,不用任何容易生锈的紧固件(包括螺丝螺帽),活瓣设计得可以持续使用3年或更长。泵只有一个活塞,结构简单到普通的农民都能装配、拆卸,不需要专用工具就能修理。
全世界已有5.8万台售出,约3.5万家庭小农场在旱季用它灌溉水果和蔬菜,产量大增;并因此可以常年种植价值更高的农作物。这些家庭的净农场收入每年增加110到1100美元不等,脱贫有望。
本周心得---小昆山
周一,我们小组几个成员一起乘车到了小昆山的一个农村。
那天天气不错,不少人都在外面活动。
下了车,望眼下去是一片一片的菜地。
村子的入口有大狗看守,我们正发愁如何进入村庄。
恰巧近处有个大婶蹲在菜地里采菜。她的旁边放着一个快装满菜的篮子。
似乎她知道了我们的难处,就很热情的主动带我们走了进去。
原本想和她聊几句关于我们小组做的主题---农忙时若家里有需要照顾的小孩将如何处理。可是很遗憾的是我听不懂他讲的地方话。
还好她还能听懂我们讲什么。我们问她了解了一些他们现在主要所使用的农具,如锄头,镰刀,扁担,耙等。了解了一下大概的用途和使用途径。另外我们参观了下他们的厨房,摆设很凌乱,很多篮子一类的东西都调在天花板上。
由于老人家还要去别的地方收菜,所以,我们也尽快拍了些照片向另外一家出发。
第二家就老爷爷一个人,这个老爷爷几乎听不懂我们讲什么,我们无法沟通。我过去的时候,老爷爷就一个人坐在黑暗的小屋的木椅上。屋很小,也很简陋,东西摆设也是一种乱乱的感觉。仍然看见,他们的篮子都吊在天花板上。虽然我们没办法与这个老爷爷沟通,但是我们能感觉到,老人家对我们的到来觉得很欣喜。
老人家外面很空旷,倒置了好几个空空的大缸。
我们离开了这家,又紧接着往村深处走。
在拐角处的一家,有个妇女在烧炉子热水。这个炉子很有特色,它呈一个空心的筒状,中间的“芯”是放柴火用的,而其周围是存水用的。很独特。妇女说,这种炉子市场上有卖的,大概30元一个。
我们继续顺着路走。走了很多家,发现他们的天花板上都吊着篮子,终于问到能交流的,原来挂在上面是因为这样通风好,菜放在上面不容易坏。
他们的墙壁上也很具有风格,都是不整齐的订了很多钉子用来挂各种各样的的物品。虽然散乱,但是节省了不少的空间。
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屋檐。他们的屋檐很长,扁扁的,延伸到墙体外很远。
还有一个启发是周容说的记得,这里的老人都没有什么娱乐。一路上,我们就看到老人都是坐在屋里或者屋檐下,看到我们,眼里闪烁着喜悦。
暂时就想到这些。
喜欢那里的宁静,不知道是不是手机少辐射少了的原因,到了那里感觉浑身都很舒服。
那天天气不错,不少人都在外面活动。
下了车,望眼下去是一片一片的菜地。
村子的入口有大狗看守,我们正发愁如何进入村庄。
恰巧近处有个大婶蹲在菜地里采菜。她的旁边放着一个快装满菜的篮子。
似乎她知道了我们的难处,就很热情的主动带我们走了进去。
原本想和她聊几句关于我们小组做的主题---农忙时若家里有需要照顾的小孩将如何处理。可是很遗憾的是我听不懂他讲的地方话。
还好她还能听懂我们讲什么。我们问她了解了一些他们现在主要所使用的农具,如锄头,镰刀,扁担,耙等。了解了一下大概的用途和使用途径。另外我们参观了下他们的厨房,摆设很凌乱,很多篮子一类的东西都调在天花板上。
由于老人家还要去别的地方收菜,所以,我们也尽快拍了些照片向另外一家出发。
第二家就老爷爷一个人,这个老爷爷几乎听不懂我们讲什么,我们无法沟通。我过去的时候,老爷爷就一个人坐在黑暗的小屋的木椅上。屋很小,也很简陋,东西摆设也是一种乱乱的感觉。仍然看见,他们的篮子都吊在天花板上。虽然我们没办法与这个老爷爷沟通,但是我们能感觉到,老人家对我们的到来觉得很欣喜。
老人家外面很空旷,倒置了好几个空空的大缸。
我们离开了这家,又紧接着往村深处走。
在拐角处的一家,有个妇女在烧炉子热水。这个炉子很有特色,它呈一个空心的筒状,中间的“芯”是放柴火用的,而其周围是存水用的。很独特。妇女说,这种炉子市场上有卖的,大概30元一个。
我们继续顺着路走。走了很多家,发现他们的天花板上都吊着篮子,终于问到能交流的,原来挂在上面是因为这样通风好,菜放在上面不容易坏。
他们的墙壁上也很具有风格,都是不整齐的订了很多钉子用来挂各种各样的的物品。虽然散乱,但是节省了不少的空间。
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屋檐。他们的屋檐很长,扁扁的,延伸到墙体外很远。
还有一个启发是周容说的记得,这里的老人都没有什么娱乐。一路上,我们就看到老人都是坐在屋里或者屋檐下,看到我们,眼里闪烁着喜悦。
暂时就想到这些。
喜欢那里的宁静,不知道是不是手机少辐射少了的原因,到了那里感觉浑身都很舒服。
访安徽休宁县山后乡竹林下村
农村的水能源



3月15日,春光明媚,和煦的阳光照耀着绿幽幽的麦田,我们随同王栋(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学生)来到了他的家-五城镇月潭村藕塘组,离休宁县城大约70公里的村庄。到那个村子只能通过出租车或是自备的交通工具才能到,没有专线公交车,村里的人们也至少要走5里路,坐拖拉机,再坐公交才能到县城里。可能由于与外界来往的渠道受限,使得村里的硬件设备条件比较落后,村里的垃圾等废物尝尝不能运送出去,不得不积累废弃在村里的各个角落。上面三张图是村里流动的水渠,穿梭于每家每户门前,各个小巷。那里的水过去常常被用来洗衣服或是洗菜,不过现在这水已经受到生活垃圾的污染(如第一张图所示),现在村里的人们最多用来养鸭子,基本被废弃了。
但是,根据我们的调研和了解,其实这水渠里有非常丰富的能源可以利用,我们了解到这水源来自附近山上的,殊不知,这其中具有丰富的势能(如第二第三张图)。如果能将这些水势能转化为电能,这样能解决他们村许多生活不便,比如夜晚出门必须带着手电筒,行路也看不见对方的脸,晚上上厕所也不方便照明等等。同时还能清洁水渠道,使之能再被村民广泛利用,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休宁记
09.3.14日我们一行九人坐上去往安徽休宁的客车,路上最为惊叹的就是看到高山,心情极为兴奋。客车开了将近7小时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鲁班木工学校的学生来接我们一行人,我们被分为三组,我们一组跟着一个同学来到了休宁县渭桥乡。渭桥乡相比另两组去的地方要富有些,但是还是让我极为震惊,因为在这个乡里经济状况一般水平的家庭每月全家的支出是100元左右,这样算的话一年才1200元,如此低的生活质量,感叹贫富差距之大。一家的劳作下地、养猪、养鸡,有部分是可以卖掉,另外的就是家里一年的食物。渭桥乡到处一片片油菜地,望去很美丽,但是走在油菜地的小路,就可以听到成群的蜜蜂叫的声音,极其可怕。带领我们的那个男孩子说让我们小心点,不要去触碰到油菜花,否则的话就会遭来蜜蜂的袭击,估计那段路是我们走的最为紧张的了。

这次去总算是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贫穷, 印象最深刻的一家人,爷爷、奶奶和孙子一起居住。我的伙伴们进了他的家(由于本人怕狗狗只好在外面转了一圈,没有亲眼目睹房屋内的情形),等她们出来后都向我感慨不已,并把拍到的照片给我看了,真是很凄惨,三个人居住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没有厨房,没有独立卧室,没有卫生间,床也只有一张而已,没有像样的被子,真是想象不到是怎么过的。孙子才12岁,可是已经挑起家里的负担,到田间抓蚯蚓然后钓黄鳝来卖,上山砍竹子给爷爷编制东西来换点钱维持生活。

一天的乡村观察,除了感叹外,觉得应该好好为这群人做一个设计,使得能受益。是该好好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去做了!
这次去总算是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贫穷, 印象最深刻的一家人,爷爷、奶奶和孙子一起居住。我的伙伴们进了他的家(由于本人怕狗狗只好在外面转了一圈,没有亲眼目睹房屋内的情形),等她们出来后都向我感慨不已,并把拍到的照片给我看了,真是很凄惨,三个人居住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没有厨房,没有独立卧室,没有卫生间,床也只有一张而已,没有像样的被子,真是想象不到是怎么过的。孙子才12岁,可是已经挑起家里的负担,到田间抓蚯蚓然后钓黄鳝来卖,上山砍竹子给爷爷编制东西来换点钱维持生活。
一天的乡村观察,除了感叹外,觉得应该好好为这群人做一个设计,使得能受益。是该好好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去做了!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