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8日星期三
读书所感
失地农民户主的年龄年轻化趋势及其对居住模式的影响。村户主的年轻化趋势导致少人口的家庭和年轻户主家庭数量的迅速增长,造成大家庭内尊老爱幼的家长制度的缺失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可能性的减小。这就要求增设与新的家庭结构相配套的服务机构和公共空间。如,对院落空间的重视,院落是农村住宅的典型公共空间,是农民生产活动的核心场所。改造前后失地家庭住宅平面布局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较原始住宅,新的安置住宅缺少私密性的交往空间。因此,作为失地农民原生生活方式的过渡,考虑私密性家庭交往空间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是新居住模式的必然需求。 家庭分裂的普遍现象及其对居住模式的影响。旧村改造为多代家庭分裂创造了条件,本文对村改造安置过程中三代和两代家庭的分裂情况作了如下调研。选取这两类家庭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家庭,分析他们安置前后的居住情况,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年轻家庭和老年核心家庭都认可各自独立的居住模式,多代家庭分开居住受到了失地农民的欢迎。可见,在近年的城市化过程中,东田村民的自主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年轻人的独立意识增强,老年人也越来越不希望过分依赖晚辈。这些变化的缘由可归结为深入各个生活层次与领域的个体独立居住模式的社会趋势。因此,创造多元的家庭单位空间组合方式应该在城中村居住空间的改造过程中给予关注。[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lunwentianxia.com]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