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

安徽休宁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

7月23日,筑路工人在紧张浇注通往休宁县万安镇福寺村的水泥路。这是该县最后几条正在建设中的通村公路之一。地处皖南山区的安徽休宁县2006年启动“村村通公路”工程,新建通村公路110多条,里程达347公里。到目前为止,全县90%的村已经通公路。

7月23日,筑路工人在紧张浇注通往休宁县万安镇福寺村的水泥路。这是该县最后几条正在建设中的通村公路之一。地处皖南山区的安徽休宁县2006年启动“村村通公路”工程,新建通村公路110多条,里程达347公里。到目前为止,全县90%的村已经通公路。

经济的增长带动村落的命脉

休宁县介绍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地带,距黄山风景名胜区仅43公里,全县总面积2151平方公里,辖9镇24乡、259个行政村,总人口27.4万,是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县。

境内有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齐云山,有新安江源头的六股尖瀑布胜景,还有星罗棋布的徽派建筑群及名胜古迹。自古以来,休宁便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名闻遐迩,被誉为“东南邹鲁”。千百年来,钟灵毓秀的休宁山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流人物,名儒朱升、数学家程大位、戏曲家、等书画艺人,以及众多的当代名人。

休宁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齐云山。

休宁县地处中亚热带北部,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有利于林、茶、桑、果和农作物生长。早在南宋时,休宁就有“徽杉仓库”之称。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约1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约 4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0%。休宁还是驰名中外的“屯绿”主要产地和国家绿茶出口基地县之一,年产茶10万担。1200多年的制茶历史,制就了名扬古今的“琅源松萝”、“白岳黄芽”、“金龙雀舌”等传统名茶和“新安源银毫”、“齐云毛峰”、霞雨、茗洲茶等新开发的名优茶。休宁县土特产有12大类500多个品种,“果中之王”猕猴桃年产量500吨,近千吨箬叶畅销东南亚。

改革开放以来,休宁县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农业着重打生态牌,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发以有机茶为重点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县、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区。工业上加快国企改革,加大技改力度,力求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旅游实施“一山一线二点”战略,加快全县旅游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发展前景十分喜人。

休宁是一个发展的好地方,很多外来的朋友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一点。休宁历史上有过不少辉煌与自豪,同时也错失过不少发展良机,留下几多遗憾。尤其是现在与外地相比,休宁经济还相当滞后,发展较慢。对此,他们都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尤其是新世纪之初,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都有一种强烈意识,这就是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让发展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强音、主旋律。从休宁实际出发,只要有市场、有效益,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只要是质量高、效益好的增长,都应努力争取;只要有条件的地方,都努力发展得快一点,把步子迈得更大一点。


安徽贫困县
2008年,安徽省总共有19个国家级贫困县分别是:
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利辛县、霍邱县、寿县、霍山县、舒城县、裕安区、金寨县、
岳西县、太湖县、宿松县、枞阳县、潜山县、长丰县、无为县、石台县、泾县

最近几年,国家对于贫困地区所实行的脱贫政策表面上似乎基本解决了他们的基本温饱问题,其实,未然。
国家拨下了大笔款项,但是分到每个贫困户手中的,就只能用少的可怜来形容了,中国这么多贫困人民,国家给的再多,也不能改变他们贫困的事实,所以要想真正的脱贫,只能靠他们自己。

例如,安徽省大别山区六安的贫困人口由2007年的15万多人增加到2008年的60多万,经过08年的大雪灾后,受困人口就猛增到600多万。

而休宁县并不属于19个贫困县中,可见,休宁县的经济水平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这么糟糕。
黄山脚下,茶叶,旅游业是他们经济收入的大头。
努力提高当地茶叶的知名度,减少他们的成本,消耗的时间,很有可能从中找到脱贫的方法。

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必须把握七个重点。  第一,建立合理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
第二,建立和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备案制
第三,合理确定保障标准。
第四,准确界定家庭收入
第五,完善动态管理机制。
第六,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第七,制定配套政策(优惠扶持政策、社会弱者权益保障基金。等经济手段)

其中第一,三,四,七都是从经济保障下手。

采茶方法从茶树新梢上摘取芽叶的手段,有手采和机采等。 1.手采有下列几种: ①掐采:又称折采,凡细嫩的标准采摘包托顶、撩头都应用这一手法。②提手采:这是适中标准采摘的手法,大部红绿茶区均用之。③双手采:这是提高采茶工效的先进手采方法,比单手采效力提高50-100%,一般每人每天少的可采20-25kg,多的可达35-40kg,但茶树必须具有理想的树冠,采摘面平整,发芽整齐。 2.割采 边茶的采收因原料粗大,多用工具进行采割,各地所用工具有月形小铁刮刀、镰刀或采摘铗等,工具要求刀刃锋利,采割要迅速,避免将枝条割裂而影响下轮新梢萌发。机采:在机采前数日用手采掉一批达到标准的鲜叶,这样机采鲜叶质量基本可以满足加工中、低级条茶的要求,工效比手工提高10倍以上。茶园连续机采三、四年后,芽叶逐步变小,密度增加,叶片变薄。

注意
在采摘的过程中,为防止鲜叶变质,应注意:①采摘时要使芽叶完整,在手中不可紧捏,放置茶篮中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叶温增高;②采下的鲜叶要放置在阴凉处,并及时收青,运往茶厂每天至少中午、傍晚各收送一次;③运青的容器应干净、透气、无异味;④运送鲜叶过程中,容堆放时不可重压。

休宁生活

贫困地区的读书生活条件








休宁地区

安徽休宁县人禽流感患者许某某的丈夫和正在写作业的女儿在一起





休宁县山斗乡山斗村金沟树村民组外景

佘山农村调研感想(西塘村、辰山村)

这是个厕所,也许大家看了都不会相信,但是它毕竟是个厕所。我看了心里发酸,每年政府都有拨款给当地的人改善居住条件,但是电视上报道的和自己亲眼看到的就是有差距......我觉得我们深入农村调查迫在眉睫,为老百姓做些实用的设计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这是养殖户居住的地方,十分简陋周围都是池塘水,洗衣做饭估计是别处要的水。

牛棚外边是一些樟树,养殖户把牛粪给树做肥料,用动物的排泄物做自然肥既经济又环保





这是个简陋的牛棚,窗户根本就没有玻璃,只是用了塑料薄膜挡风。








农村的路依旧是泥土石子路,天晴了好走,要是下雨泥地打滑很难走












































木制玩具的一些调研

通过对上周张老师给的一些资料,包括视频和照片,我觉得那里的孩子们真的没什么玩具可以玩,印象深刻的是他们拿着一个自行车带当作玩具.
而这次的材料主要是要采用木头,所以我主要找了一些现有的玩具,以供大家参考.










跷跷板
















木制智力拼图







木制印章









这个是中国的传统玩具陀螺.
小木马





















中国休宁,徽州木商

  木材贸易是徽商经营的一个传统项目。徽人做木材生意,至迟始于宋代。正如方志所称,徽州木商“以其赀寄一线于洪涛巨浪中”。
  古徽州辖歙、黟、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邑,木商以婺源为著,休宁次之,祁门、歙县等又次之。“婺源贾者率贩木”,势力最为雄厚。光绪《婺源县志》载:在湖南德山,“婺邑木商往来必经其地,簰夫不下数千人”,并披露说徽州本商在水中放木排用的竹缆绳(篾缆),是由名噪一时的婺源木商程文昂始创的。
  徽州多木商,与当地山多田少、水路交通便捷的地理条件,以及民间靠山吃山、种山养山的风俗习惯,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宋歙人罗愿在《新安志》中说:“民以茶、漆、纸、木行江西,仰其米给”,又说“休宁……山出美材,岁联为桴,下浙江,往者多取富”。在徽州任过司户参军的南宋诗人范成大在他的一个集子中也记载说:“休宁山中宜杉,土人稀作田,多以种杉为业。杉又易生之物,故取之难穷,出山时价极贱,抵郡城已抽解不赀。”徽州之木,松杉为多。民间栽杉以三十年为期一伐,谓之拚山。以种杉为业的徽民,将成材的松杉作为商品拚给专事木材贩运的商人,赚取货币收入,再去换取生活必需品。据传,当年南宋迁都临安(杭州),大兴土木,所需木材,多由徽州木商提供。
  徽州木商拚木贩木,讲究季节性和周期性,采伐贩运的过程也有一定的规律。清代休宁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徽处万山中笔,每年木材于冬时砍倒,候至五六月,梅水泛涨,出浙江者由严州,出江南者由绩溪,顺流而下,为力甚易。”木商的整个经营活动,包括拚山、采伐、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他们在深入产区“采判木植”的基础上(俗称“买青山”),于冬季雇佣木客上山砍伐,蹲山棚、做“白杉” (徽人称刮去皮的杉木为“白杉”)或锯松板。尔后,将“白杉”或松板驮运下山,堆放谷地。再就是量尺、打印、编排等等,要整整忙一冬,候至次年五六月,梅水泛涨,再编成浮排置入小川小河之中,运到水路交通干线之岸,由排工编成大排,顺流而下。如果是在徽州本土贩木的话,那么这最后的出口商路一般有二:一是出浙江者,由歙县浦口顺新安江而下,二是出江南者,由绩溪顺流而下。




情系休宁

2002年,休宁县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以下的贫困户10714户,占全县总农业户数的15%;贫困人口3.14万人,占全县总农业人口的11.8%,被列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08年,休宁县贫困和低收入人口从3.14万人下降到1.2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1.5%降低为4.6%……
  仅仅六年的时间,休宁县实行扶贫开发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大公共财政向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投入,近2万人甩掉了“贫困帽”,告别了行路难、饮水难、通电难等“五难”,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六年前,安徽三个不通公路的乡镇就有两个(璜尖乡和白际乡)在休宁;2002年,仅璜尖和白际两个乡就有33个村不通公路……交通落后使山区发展陷入困境。号称黄山“西伯利亚”的白际乡由于地处偏远深山,全长3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其路基大部分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环境十分恶劣,在这里修一段公路至少需要4000万元,修路的代价太高,难度太大。为了山区农民早日脱贫致富,2003年梅雨时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维芳抱病冒雨带着省交通厅领导乘吉普车沿着崎岖的山道视察路况,车子艰难地爬行了两个多小时还是上不了山。省交通厅厅长深感山区百姓的困难和疾苦,当时就立下军令状:一定要拨款把白际公路修好! 2004年8月,通往休宁白际乡的公路全线贯通。“公路通了,干群的精神状态变了,脱贫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汤顺山乐滋滋地告诉记者。
  自2003年以来,在省交通厅的对口帮扶下,休宁县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132.5公里,比2002年增加了62.7%;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随着汤屯、徽杭、合铜黄、黄塔(桃)高速等六条高速公路的相继建成,休宁将建成皖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长岭枢纽;璜尖、白际最后两个不通公路的乡现已建成通车,结束了全省乡镇不通公路的历史,乡镇通油路率达100%;新建通村公路234公里,新增通公路行政村33个,行政村通公路率达100%;“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完成288.8公里,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率达75%……交通是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对此,饱受交通不便之苦、初尝交通改善之甜的休宁人民感受至深。
  列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的休宁,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富民优先理念,不搞“锦上添花”,注重“雪中送炭”,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扶持力度,大力实施产业开发和科技培训工程,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及素质。目前,休宁县正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以茶业、茶干、茶油为主导的“四茶一竹一叶一花”等特色产业已逐步壮大,全县农村经济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据悉,2007年,休宁县人均GDP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83元,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较2003年增长了一倍。
  最好的扶贫方式是什么?修路、给钱、给项目是重要的扶贫方式,但最重要的还应该是培养劳动者素质。“培养一个人才,就能从根本上脱贫一户人家。”正是基于这番思考,针对扶贫工作的新形势,休宁县把改变农民等、靠、要的旧观念、增强农民科技素质和提高农民致富本领作为工作重点,积极畅导平民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创办了“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专门招收贫困农家子弟免费学习木工技能。目前,从该校毕业的146名“匠士”全部走上了工作岗位,年薪达4万元,做到了“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脱贫”。据悉,在扶贫助学方面,休宁县先后开展了春蕾计划、“311+1千人扶贫助学”等活动,全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6万元,解决了1.2万名贫困生上学难问题。
  “关注民生,是政府的天职。”休宁县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以贫困乡为基本单位,项目到乡,利益到户,集中解决生产发展、生活改善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一项一项地干,一村一村地办,一户一户地抓。正因如此,至2008年,支持休宁扶贫工作的省直对口单位由原来的6家逐步扩展到19个“志愿单位”,连续6年来为休宁共争取了近3亿多元的扶贫项目和资金。
  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下,敢为人先的休宁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和弱势群体,在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和社会大家庭温暖的同时,更加充满了发展的信心和干事创业的热情。

A research to some granges in Sheshan








3月7号星期六,我和我们组员组织一同去了佘山附近的小农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下面两张图是我们旅途中经过的一些农民住所,一位当地老奶奶正在用井里的水洗衣服。我观察到他们是用最传统的方式打井水的,一根绳子绑着一个塑料盆,一端系在井盾上,用时就用手将绳和塑料盆放下去取水,不过在白天以这种方式取水还算方便,但到了晚上就很难看清水的深度和取水量了。随后,我们从周围的农民了解到,这水平时就用来洗衣服,不会用来喝的,因为上海的地下水受过污染,被一些工业加工厂污染了,所以不能食用。
最后一张是我们在广富林农庄里看到的一口井,可以说它们的取水工具比上面那种先进多了,只需要将旁边的铁杆向下一压一台,就能取出井水,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用大气压强将水从地底下压上来。这种方式不论早晚都能方便地取井水,但是并不能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所以,我想了一个方法,就是将课堂上讲到的那个Life Straw与后面的取水工具结合起来,这样在许多贫困的农村里,农民可以喝到干净的井水了,这样也许能让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地改善吧!
Translation:
Roger
At the afternoon of March 3rd, our team was making a research in some granges nearby Sheshan. There are two pictures below that we photoed in a number of peasant houses. A old woman was washing with groundwater and we found out that she got water by the most traditional way, a rope and a plastic basin. One top of the rope was tying on the rock and another was on the basin. It was easy to use in the morning but in the night that was not convenient. We learned from the local peasants that the water only can be used to wash not to drink because it is polluted by some industrial company.
The last picture below is a well in the guangfulin grange. It is much more advanced than the one before. You just press the pole beside and water will be piled out. It is via the atmosphere pressure. They can get groundwater easily whenever it’s day or night. But it doesn’t deal with the problem about the pollution of water.
So I think of an idea. I want to combine the Life Straw with the tool before. Thus, in some poor villages the people who live there can drink clean groundwater. Maybe their life are much better than before.

休宁的茶亲缘 王钰文

休宁县20万亩茶园已经全部开园采摘,茶叶产量和品质非常好。休宁绿茶,香飘人民大会堂 :4月28日下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重庆厅,氤氲着一股淡淡的茶香。在座的茶商和新闻媒体的记者都在谈论着一个名词,“绿茶金三角”?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但是当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程启坤先生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绿茶金三角的概念及其诞生的过程时,人们都发出了会心的赞叹声。
  当天,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主办,中视广电影视文化中心承办的“推出绿茶金三角,共享高山生态茶”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共有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50多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当与会的记者们听到从中国绿茶金三角理论的提出者程启坤先生嘴中抖露出一个又一个关于绿茶的“包袱”,“用同一片鲜叶做茶,绿茶的品质最好”、“绿茶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种营养饮料之一”,“中国绿茶金三角地区生产的绿茶水浸出物较外围的要高得多”、“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地区生产的绿茶在非典期间被证明具有阻止冠状病毒的作用”,“休宁的松萝茶具有防癌的作用”……一个个都一次又一次地发出了“哦”“哦”的惊叹声。于是当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宋少祥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李永泉将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的牌子授予休宁、婺源和开化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而高潮似乎一个接一个。绿茶的“包袱”还在引起人们的兴趣,市政协副主席、休宁县委书记胡宁关于休宁绿茶的“包袱”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休宁松萝茶是散装绿茶的鼻祖”、“休宁松萝茶是中国出口茶的鼻祖”、“歌德堡号上的沉船茶经证实就是休宁的松萝茶”,“休宁是中国有机茶颁证面积最大的县,有机茶的中国地方标准就诞生在休宁,休宁是中国眉茶出口的第一县……”关于休宁的一张又一张名片引起了与会记者极大的兴趣。于是休宁的领导成为记者们追逐的对象。
  然而好戏不独如此,就在人们对休宁历史感兴趣甚至有记者感兴趣休宁出了这么多的状元是否与喝绿茶有关时,休宁县的介绍中关于连续举办八届茶交会达到用茶引领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成为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于是休宁县带到现场的《中国第一状元县》、《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乡村旅游福地》三本书也成为了记者们的抢手货。
  面对着记者们的追逐,休宁县的领导却深有感触,“我们的绿茶有着有益的品质,但是我们的营销却相对滞后,这一点从北京马连道上就可以直观地看得出来。这对我们是一种警醒,也是一种责任。”于是三县相约,从今天开始,从人民大会堂的联手启航,每年开展联合的宣传促销,将绿茶金三角的牌子打得更响,将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的茶业做得更好,让休宁、婺源、开化的绿茶香飘得更远,韵味更为悠长。




休宁茶产业集群建设初具规模
为全面提升茶业整体竞争力,实现茶业增效、茶农增收,休宁县坚持把茶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制定了《休宁县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紧紧围绕生态建设这个主题,以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开发为抓手,把握品牌、绿色两大主线,全力打造茶业产业集群。
加工企业高度聚集。全县茶区共有1500家茶叶初制厂,骨干精制茶企业发展到40多家,其中500万元以上规模茶叶加工企业10家,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27%,1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5家,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家,其中6家企业被列为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10家企业被列为无公害茶叶生产企业,3家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证书,1家企业进入全省出口创汇50强,在省、市龙头企业中分别占了3个和2个席位。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休宁县茶业企业主要以精制绿茶(眉茶)加工和茶叶精深加工为主。为进一步延伸县域内茶业加工产业链条,我县积极引导茶业向茶叶精深加工、茶机制造、茶文化开发等领域发展。支撑性服务体系中有茶叶机械制造企业3家,茶叶超市1家及茶研所1家及茶树良种示范场等配套企业。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建成了茶叶初制加工企业千余家,为规模加工企业提供了原料保障。初步形成了以绿茶(眉茶)加工为主,以茶叶精深加工、茶叶机械制造、茶叶超市、茶叶研发、茶树良种示范、茶叶精制包装厂、茶文化一条街为配套的集群产业链条。
品牌建设初显成效。近年来,休宁县茶业加工企业在继承、弘扬屯绿、松萝、茗洲等传统品牌的基础上,加大了全县茶叶名优品牌的创建力度。全县先后创建了新安源银毫、松萝嫩毫、黄山翡翠、霞雨茶等一批名茶新品牌,其中“新安源银毫”荣获第三届国际名茶评比银奖;“松萝嫩毫”、“黄山翡翠”荣获国际茶业博览会名茶金奖,“黄山翡翠”牌绿茶、“松萝山”牌眉茶、"新安源"牌绿茶荣获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基地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为加快茶业二次创业,推进茶业可持续发展,我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园建设和有机茶开发。目前全县有2.1万亩茶园基地通过国内外有机茶园颁证,全县茶园全面通过了无公害茶园基地颁证。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国家科技部分别认定为“国家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加快茶产业集群的形成,休宁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政策扶持、服务体系等层面为产业集群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先后成立了黄山休宁茶业加工企业协会、新安源茶叶农民合作社、松萝茶叶合作社等10多个茶业行业组织,并制定了集群企业自律公约和合作组织章程,充分发挥其自律和促进作用,一个以茶农为基础、加工企业为依托、专业组织为载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最原始的采茶工具有:箩筐,竹篮等 如图





















现今有了采茶机 大大提供了生产效应,休宁县茶农在有机茶园操作采茶机采茶。 据介绍,一部采茶机由4名工人操作,一天可以采茶几千斤,相当于数十位采茶工的采摘量。引进采茶机缓解了当地茶叶采摘季节劳力的紧张.

木制品的收集























































































































































































































































































































































































































可发展方向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

广富林农庄



此次走访松江广富林农庄,与休宁县作比较


广富林农庄开设有农家菜服务,可以自己动手去农田摘菜,餐厅装修也农家味十足,顾客更是可以包租地皮中种养蔬菜,家禽300RMB/YEAR,且由农庄帮助管理,当地空气清新。既能融入大自然,又能享受美食,很有创意。


休宁县亦可借鉴其发展方向:


万安罗盘


位于黄山市休宁县东郊的古镇万安是中国古代罗盘的主要产地。


万安之所以成为中国罗盘的主要产地,与徽州人特别崇尚风水和徽州多风水师有关。风水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是古代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人地和谐”理想境界,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门学问。徽州地处东南,山奇水秀,梁高祖曾誉之为“新安大好山水”。巍峨的山脉、起伏的丘陵、蜿蜒的江河为风水理论的实践提供了大好舞台。南宋《新安志》载:“其民之弊,好委人事,泥葬陇卜窆至择吉岁,市井列屋,犹稍哆其门,以傃吉向。”说明当时的徽州人对房屋建筑和墓葬的风水已非常讲究。而清初休宁县万安人赵吉士所著的《寄园寄所寄》更有“风水之说,徽人尤重之,其平时构争结讼,强半为此”的说法,可见得徽州风水之盛行。徽州的美好山水及徽州人对风水的极力追求,以至于明清以降东南民间流传“生在扬州,玩在杭州,吃在苏州,死在徽州”的谣谚。死后能安眠于徽州,成为当时人们追求的人生最大幸事之一。徽州自古有自承一脉的风水体系,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何令通。








万安是现今全国仅存的手工制作罗盘的产地。万安罗盘的传统制作工艺沿袭约六百余年,工艺流程严格规范,技艺精湛缜密,所制罗盘、日晷等产品规格全、品种多、精度高,是中国古代民间工艺的杰出代表和遗存标本,是风格独特的徽州文化的非物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精品,清康熙年间万安罗盘业生产的一具徽式罗盘,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




万安罗盘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罗盘制作技艺,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又形成了自己的工艺特点,对工艺流程和技艺手法均有严格的规范要求。一具罗盘的制成,需要各种不同工种的协作,一般要经过六道工序,有严格的操作要求。
  第一道工序是制坯,首先是精选坯料,必须选用质地坚韧细密不显纹理的特等木料,一般用虎骨树料,根据不同直径、厚度,锯好罗盘毛坯。
  第二道工序是车圆磨光,将毛坯用车床车圆成型,再以细砂纸和木贼草(也是一种中草药)磨光,并挖好装磁针的圆孔。
  第三道工序是分格,依照不同型号、盘式的图谱,从同一圆心以长短各别的半径划圆周为横格,再按阴阳八卦、天干地支等刻直格。依推数派系、诸家盘式分别刻画,不允许有细微误差。
  第四道工序是书写盘面,按照秘藏图谱,用毛笔蝇头小楷,依各种盘式书写分格的内容,须严谨细心,端正无误。
  第五道工序是上油,包括熬炼桐油,有独特的工艺传统,要多次上油,其技艺超过对漆匠的要求。罗盘的光亮度全凭这道工序,油得好的罗盘百年后仍光洁清晰。
  第六道工序是安装磁针,这是最关键的工序,一般均由店主亲自在秘室内单独操作。其技艺往往“传媳不传女”。首先是磁化钢针,即将钢针置放在天然磁石上经半个月以上,使其磁化。原方秀水罗经店中使用的磁石,是采自于长江三峡水底的天然磁石,有六寸长、二寸宽、二寸高,是其“镇店之宝”。吴鲁衡店中的磁石稍小。其次是磁针安装,要精密地测定针的重心,然后牢固的安在圆孔里,而且不能使支点产生阻力,以便于指针自由转动。磁针装毕,最后封盖圆玻璃片,一具罗盘制作完成。
  旧时罗经店均为家族性作坊,为保证自身利益,技艺秘不外传。罗盘制作过程中各个工种、每道工序各司其职,不得混淆。因此,除了磁针必须店主自己安装外,开办罗经店一般需五位以上的师傅,且都是终身受聘,年少进店,老死出店。
  万安罗盘根据罗盘的直径尺寸,其规格约有11种,即2.8、3.4、4.2、5.2、6.2、7.2、8.2、8.6、10、12、18.6寸。2.8~5.2寸的为小型罗盘,6.2~8.6寸的属中型罗盘,8.6寸以上的属大型罗盘。为精密起见,一般5寸以上的罗盘都加配方形托盘,托盘八方对分线与内盘丝毫不差。小型罗盘直径小,圈层内容少,精度稍差,如3.4寸的罗盘仅有9环,但小型罗盘又有着携带方便的优点。大型罗盘圈层内容多,信息量大,精度高,但其尺寸大,不便携带。而中型罗盘较为适宜,如6.2寸的罗盘有22环内容,一般已足够使用。风水师察看大型地盘时则常选用精度高的大型罗盘。
  罗盘品种按盘式分,主要有“三合盘”、“三元盘”和“综合盘”三种。三合盘的主要特征是由三层二十四方位组成,即有地盘正针、人盘中针和天盘缝针三环,结合其他层环的内容使用,可以定向、消砂、纳水等。三合盘又称“杨公盘”,是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晚年为便于消砂、纳水,依据日影方位对风水罗盘进行改造的成果。三元盘的主要特征是有易卦六十四卦圈层,一般只有一层二十四方位,即地盘正针,可用元运推其方位之吉凶。三元盘又称“蒋公盘”或“易盘”,因其易卦层为风水名师蒋大鸿所创立。综合盘是综合了三合盘和三元盘的一些主要圈层组成的,其主要特征是保持了三合盘的地盘正针、人盘中针、天盘缝针和三元盘的易卦层,以及两种罗盘的其他主要圈层,所以综合盘层数细密,内容庞杂具有多种功能。

万安罗盘是现存全国唯一的以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的罗盘,它承载着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的的磁性指南技术的应用及其制作技艺。万安罗盘制作技艺中分格的划分涉及等到数学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罗盘盘面内容的信息量非常丰富,包涵着中国古代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哲学、易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所以,万安罗盘制作技艺的传承,为我们研究中国磁性指南技术发展史、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中国科技史、中国社会史、中国建筑史和中国民间工艺史,研究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观和古代徽州乃至于中国东南地区的地域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多方面的宝贵价值。是珍贵的非物质类文化遗产。2006年6月,万安罗盘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于这一具有全国唯一性、标志性和独特性的珍贵遗产的永久传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渔塘旁边


这是一片渔塘,在松江佘山脚下,距离松江大学城也不远。风景不错。


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养些家禽,灌溉农田,种点油菜花。


可是居住在渔塘旁的渔民,生活却是难以想象的穷困潦倒。破烂的房子,一旁堆满了废弃物,唯一能看到的现代工具,就是一辆盖满了灰尘的电动车。



这是厕所,只是拿竹子简单地搭起来,拿块板子稍微挡一下,风一吹,摇摇欲坠。


再看这间房子,顶上已经没有几片瓦了,墙上贴满了厚板纸,窗户破了,就拿报纸和海报替代。一旁还有一条漂浮着垃圾的臭水沟。


小路的另一边,是被丢弃的生活用品,和食物。两只鹅坐在那里,很漂亮,但格格不入。

农村改造提出来很久了,很多人也都关心农村改造。的确,有些农村致富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生活改善了;可是还是有些地方穷的让人心颤,他们更需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