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者之一,其消耗的能源和释放的温室气体量占世界能源总消耗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长期以来,机动车必须遵守日益严格的节能标准,但是建筑物却不曾收到类似的限制。尽管建筑物对成本和环境构成重大的影响,但其能源管理却一直未受到关注。
随着能源价格上升、电力需求猛增以及环境的日益关注等诸多因素,已促使亚洲地区积极重视建筑物的节能问题。简单来说,传统的商业模式正威胁着亚洲各地区未来的繁荣和发展。
克林顿基金会是提倡改变的其中一个范例。该基金会日前宣布了一项史无前例的计划,将通过全球最大的几家银行提供高达50亿美元的贷款,以资助提升能源效率的建筑物改造项目。
此改造工程将为开发商和用户在短期内带来回报,其经济效益十分巨大。各地区政府目前已不断建造新的发电站来满足新建筑的电力需求,为其地效能的空调系统、窗户和照明设施提供足够的电力。在中国,每星期就需建造一到两座新的燃煤发电站来满足电力需求。目前大部分的亚洲经济体已成为燃料净进口国,节能措施的确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昂贵的能源价格和快速的经济成长导致进口价格上升,同时也促使各地区密切关注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环境议题和经济效益同等重要。最具权威性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的最新报告指出,“最具经济效益的措施往往是提升用户的能源效率,而不是以增加能源供应来满足需求。节能改善对能源安全、当地和区域的空气污染、就业等问题都有正面的影响。
过去一年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引起全球重大关注。由于国际间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重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首次发表声明表示需要慎重处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此举证明在中国该问题的重要性正日益提升。
从经济效益来说,效能就等于一顿免费的午餐。高效能让消费者以较少的能源得到同等水平的享受。而改善建筑物本身就是最具成本效益的节能方式,既可以降低能源使用,也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对全球节能的一项研究,减低温室气体排放最具成本效益的五项措施中,其中四项是建筑物节能措施。
意料之外的是,由于建筑物节能措施成本价格远低于经济效益,大厦业主和租户成为节能措施下的最终受惠者。的确,由于建造新发电站相当昂贵,部分电力公司以现金优惠方式鼓励用户更有效的使用能源。
在可预见的未来,能源价格将节节上升,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全球共同致力于减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麦肯锡公司表示,除非采取广泛的节能措施,否则全球总能源需求将从过去10年1.6%的年增长率增加到未来15年2.2%的年增长率。
亚洲将会是最大的需求区域,其需求量占麦肯锡公司所预计的未来15年全球能源需求约一半;而中国的需求量就已经是美国绝对增长率的4倍。虽然数据令人惊叹,但考虑到中国现在正处于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转移,所以这个数据不足为奇。数以亿计的农民搬迁到城市居住,他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将如同全国及全球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空调带来的舒适、照亮家具的电力供应和全天24小时的热水供应。而印度和其他发展中的亚洲经济体也需要面对类似的人口转移问题,尽管规模相对小一些。
单独依赖性建绿色建筑和为旧建筑进行能效改变并不能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也不会减低对能效的依赖或减低电力开支。随着全球女里的适应气候变化,绿色建筑将会是逐渐受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推动建筑节能不能单靠提高空调温度或关掉不用的灯具,而是要以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如同工厂在过去几十年变得更具生产力一般,十年后用户可看到能源使用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生产力的提升有助于改善数亿人口的居住和办公环境。
在提升能源标准的前提下亚洲扮演了什么角色?亚洲时间了那些绿色建筑准则?是那些壁垒阻碍了节能建筑的落实?而既然在经济和环境方面都有显著的效益,为什么节能建筑到目前还未普及运用?
主要发现如下:
1. 节能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最快捷、最经济和最清洁的方法。在中国,为了多提供1兆瓦特的电力而所需的发电费用至少相当于通过改善能效节省1兆网特费用的4倍—这还不包括因燃烧矿物燃料而付出的环境代价。然而亚洲地区对于改善能源消耗可带来的潜在效益仍未予以重视。
2. 建筑物能源消耗量占全球总消耗量的30%,同时排放相当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达数十年,今日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方式不仅对建筑营运成本构成影响,而且对许多年后的能源消耗模式及环境状况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3. 全球一半以上的新建筑位于亚洲;亚洲大约一半的新建筑位于中国境内,而印度过去5年的建成区则上升一倍。研究显示,中国和印度若采用具经济效益的节能措施,可将目前的建筑能源消耗降低25%。
4. 与一般认知相反,企业访谈和研究已证实了只需投入少量甚至零成本便可实现许多能源措施、而关键在于项目开发商须要求符合节能要求的建筑设计和建筑管理公司及用户采用良好的管理方式。
5. 世界各地建设中的多项绿色建筑项目证明了通过不同的科学技术和其他解决方法均可有效的改善建筑节能问题。而改善建筑节能问题的症结在于人类---我们必须教育民众、传播和应用现有和新的改善措施。
6. 缺乏能刺激供应和去求的政策,改善建筑节能的步伐将继续缓慢蹒跚。各地区政府有责任制定法规,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并协助提升产业的节能能力。
7. 企业监控、回应和提倡更有效的建筑节能趋势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开发商的杰出设计技术和高效能建材是达到最大节能效应的关键。而建筑运营商和用户的起步工作室以节能管理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更一般性的做法,是衡量建筑物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以此作为与建筑相关的每一个人的决策参考。
8. 亚洲各行业协会在推动节能工作上至今仍未扮演一个重要角色,节能工作仍以政府决策为主。这种情况与美国和欧洲截然不同。在欧美,行业推动计划是市场导向转变的原动力之一,引领更高效能、更具持续性的建筑环境。
9.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日益加速,这在5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因此,企业和政府将需要重新考量原有的想法和开辟新的疆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