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3日星期三

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人们的需求——清华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访谈

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人们的需求——清华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访谈
2006年12月20日,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设计艺术》编辑部主办的《设计艺术》创刊15周年庆暨“设计•生活”论坛在长清校区举办。全国多家美术刊物的主编、设计艺术理论界专家、学者齐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为师生带来了对于设计和设计教育发展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论坛结束后,《设计·中国》网站采访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砚祖。
设计·中国:李教授您好,您认为在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研究中,科学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划分是怎样的? 李砚祖:现在专业的划分已经很完善了。一般来说是五个方面,立体方面的工业、产品,平面的视觉传达,空间方面的景观、室内,手工业和数字信息。学科的划分根据不同的需要都会有所不同,但是现在的关键问题并不是划分的问题,而是我们的设计教育如何在这个状态之下发展。每个老师都会讲课,关键是我们现在只有技巧,没有设计理论,也不注意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设计·中国:“南有张道一,北有李砚祖”,您觉得在追随张道一先生学习与工作的时间里,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李砚祖:最大的收获,首先我想跟着张先生第一点就是学做人,他常常说“做学问先做人”,这是我们几个学生都深有体会的。第二点就是在知识和方法的关系上,我想张先生教我们“方法”的东西更多一点。比如如何读书,如何思考问题。这是我收获最多的。所以现在我讲课也是更注重讲方法,比如我现在带的几个研究生,我就更注重培养他们的读书方法、思考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这样通过一个课题,一篇论文他们可以很快地掌握到一种方法。因为研究的对象是不断变化的,有可能现在研究一个问题,到了社会就会做其他的事情,但是有了方法以后就不一样了,可以融会贯通。产品也是一样,几年之后可能更现代了。但是你看问题的方法,你的思考是不会变的。
设计·中国:李教授,您认为设计的本质是什么? 李砚祖:设计的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属性的经济活动,它的阶段性目的是商品,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前我认为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近年来看了一些国外专家的论述,如比海布迪奇认为“物品是设计是件的最高理想”,我对这种看法虽然不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但它也提示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物”。所以我认为设计的阶段性目的是产品,但是它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于满足人们的需求。
设计·中国:您是怎样看待“创新”这个问题的? 李砚祖:我认为现在只有我们中国的教学才会提到创新这个问题。我去国外、去日本,在那些地方没有人会提到创新。你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设计要落实到满足需要这么一个本质的目的。
设计·中国:您是怎样看待和谐化的设计这个问题的? 李砚祖:提出这些口号其实都是一种跟风。前些时候说“以人为本”,现在又开始提“和谐”,但是设计的本质是不会变的。设计很大,很宽泛。我们具体到一件服装,设计师本身量体裁衣就是一种和谐化设计,从古到今都是一样。是身体跟衣服的和谐。其实和谐也是一种要求,事实上我们所有的设计都是一种和谐。我国古代就讲究适宜的“宜”。做一双鞋要适宜你的脚穿,比如小的时候,父母给我们做鞋,都是以脚的大小来衡量,然后再做。这难道不是一种和谐吗?那个时候并没有提到“和谐”,但设计也是一样的“和谐”。
设计·中国:我们在设计中怎样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 李砚祖: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提法。我们做设计是为什么?是为了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搞上去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在提到的什么“和谐”、“传统”,都是形而上的。设计阶段性的目的是产品,最终目标是满足人们的需要。比如我们在商场买衣服,只会考虑适不适合自己穿,而不会考虑这件衣服到底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现在我们的设计教育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搞一个皮影、剪纸就是民族化了吗?这都是表面的东西。在日本,东京的设计,一看就知道是日本人设计的,是日本的风格、日本的民族精神。但是没有一个日本人这样说。 而我们中国的设计现在还停留在一个喊口号的阶段。就像现在每年有5000篇的学术论文,究竟有几篇是自己思考的?大多数都是你抄我我抄你,都在玩概念。这种风气本身就是不对的。
设计·中国:您怎样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李砚祖:我认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没有任何的可比性。西方的文化是重视量的,是一种分析文化;而我们东方的文化是一种哲学文化,艺术文化。如果要说到科学,只有一种,那就是西方的,西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而我们东方的那种不是科学。如果要拿我们东方的哲学文化来对比西方的科学文化,我认为是没有可比性的。
李砚祖简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艺术与科学》杂志主编。李砚祖潜心于专业史论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工艺美术概论》、《装饰之道》后,陆续编著并出版了《设计艺术学研究》、《中国艺术学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学研究》、《创造精致》及高等学校美育教材系列丛书中的《造物之美: 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等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的著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