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日星期六

蒸发制冷

蒸发要吸热,吸收了物体的热,使物体温度下降。例如:冰箱的运行就是利用这个原理使冰箱里的温度低,从而保鲜。
沙漠里的人经常把东西放进一个很厚的桶子里,上面放着沙子,并不断撒水到上面,水蒸发吸热所以桶内保持低温,这就是“沙漠冰箱”。 不过,所谓的制冷是象冰箱那样夸张,如果用蒸发“制冷”的话,你要把常温减30多度。蒸发是很难做到的,即使是10L水蒸发掉 也不见减多少度。而且,当足够的水在同样的地方蒸发之后,那个地方的温度就相对降低,这时蒸发又不会太厉害了。
“蒸发是个缓慢的,并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通常是不能用于制冷的。蒸发是液体气化的过程,液体气化是吸热的,这个过程确实从周围环境吸收了热量,而且液体变成同温度的气体。假如周围空气的温度高于水温,蒸汽遇冷还有可能液化再变成同温度液体。周而复始,再加上热传递,液体和周围空气温度会趋于相同。
这时会出现以下情况:液体蒸发 -> 液体降温<空气 -> 空气热传递给液体 -> 空气降温 -> 蒸汽液化释放热量 -> 空气升温(和水温趋于平衡) -> 液体蒸发。再如此周而复始,基本无法继续降温。所以一般蒸发是不能用于制冷的。不过夏天很热的时候是洒些凉水,也可以稍微降温,清爽一点,不过达到上述平衡之后就会失去效果。

Would a Woodchuck Chuck a Bike Made of Wood?







Wood frame bikes have long given way to aluminum and space age materials but designer Arndt Menke thinks we were too hasty in giving up on one of the strongest, resilient, and lightweight natural materials. There are over 60,000 woody plants worldwide but we use less than 300 of them in a terribly unsustainable way. The Holzweg bike’s frame is totally made of wood and weighs a scant 2.3kg. Could wood frame bikes make a comeback?

This diploma thesis for Menke’s master’s degree demonstrates how careful attention to wood’s natural retention, expansion and anisotropic properties can be advantageous in design. The end result is an incredibly light weight bike, strong and pretty darn good looking too. I really want one.

Designer: Arndt Menke

2009年5月1日星期五

冰釜

冰箱是近一个世纪来才发明的一种家用电器,它不仅可以对食物进行保鲜,还可以运用到储存医药等方面,为人们带来许多方便。冰箱现在已成为一种人们不可缺少的电器。



实际上,中国在古代就已有了“冰箱”。虽然远不如现代科技产物电冰箱,但仍可以起到对新鲜食物的保鲜作用。

在古籍《周礼》中就提到过一种用来储存食物的“冰鉴”。这种“冰鉴”其实是一个盒子似的东西,内部是空的。只要把冰放在裏面,然后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间,就可以对食物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了。这可能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冰箱。 湖北随县曾侯乙楚墓1978年出土了两件冰鉴,冰鉴上还放著一柄长勺是专门用来舀冷饮的。

此外,在古书《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这里所说的“冰厨”,就是古代人们专门用来储存食物的一间房子,是夏季供应饮食的地方。设计奇巧、铸造精工的鉴缶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冰箱”。鉴缶由盛酒器尊缶与鉴组成,方尊缶置於方鉴正中,方鉴有镂孔花纹的盖,盖中间的方口正好套住方尊缶的颈部。鉴的底部设有活动机关,牢牢地固定著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应是夏天盛放冰块、冬天盛放热水之用。

到明朝时,北京城裏的皇公贵族已把冰箱做为重要的祛暑器具,那是一种用天然冰块降温的箱子,以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从外观上看,冰箱口大底小呈方斗形,腰部上下箍铜箍两周。箱两侧有铜环,铜环的用途就是便於搬运。箱口覆两块对拼硬木盖板,板上镂雕钱形孔。 那时的冰箱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在功能设计上也十分精巧科学。冰箱箱内挂锡裏,箱底有小孔。两块盖板其中一块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块是活板。每当暑热来临,可将活板取下,箱内放冰块并将时新瓜果或饮料镇于冰上,随时取用。味道干爽清凉,用后让人觉得十分惬意,暑气顿消。由於锡裏的保护,冰水不致侵蚀木质的箱体,反而能从底部的小孔中渗出。 除此之外,冰融化时吸收室内的热空气,通过盖上镂空的排气孔调节室温,还可以起到空调的作用。由於冰箱广泛使用,京城每年夏季需用大量冰块,这些冰均取自冰窖。过去无论是紫禁城内还是府宅公廨,都各自有贮冰的冰窖。每年冬至起即在筒子河什刹海等处打冰入窖,由工部设专人管理。 金寄水、周沙尘著的《王府生活实录》中有“王府从五月初一起,开始运进天然冰块,每房都备有硬木制作的冰桶……每天,由太监往各房送冰,以供瓜果等食品保鲜。”可为当时用冰祛暑的写照。明代黄省曾的《鱼经》裏曾写道:渔民常将一种鳓鱼“以冰养之”,运到远处,可以保持新鲜,谓之“冰鲜”。可以想像,当时冷藏食物可能比较普遍。

其实,无论冰箱还是冰鉴都是在过去平民无权使用的,然而他们却有自己的一套制冷食的方法——老北京人就在水井边用提篮盛上瓜果,然后系篮于辘轳之上,送下井去,使提篮悬浮于冰凉的冷水中。


竹子的加工

竹家具有竹凳、竹椅、竹桌、竹床、竹书架、竹花架、竹衣架、竹橱、竹箱、竹儿童小车等等。虽然种类很多,造型各异,但它们的加工制作大致可分为竹材加工、骨架制作、面层加工、总体装配以及涂饰等几个加工工段。下面分工段介绍其工艺特征:

1 竹材加工
  为了合理使用竹材,充分利用竹材特色,使竹家具富有色彩和式样的变化,必须在制作前对竹材进行截取、脱油、矫正、磨光、漂白、染色或人工斑纹的制作等,这些被统称为竹材的加工处理。
1.1 竹段的截取
  根据竹家具尺寸大小的需要,把原竹材截成适当长度的竹段叫竹段截取。截取时要注意根据竹家具的不同结构、不同部位,截取不同的长度和所带的节数。
  骨架竹段的截取 供拱形骨架使用的竹段,可截取竹秆的下部。因为下部竹秆的竹壁较厚,节数多,不但承受力大,而且可以突出的表现竹节的特点。
  面层框架竹段的截取应截取 整根竹秆的中上部位的竹段,因为中上部的竹段节间长,节数少,竹壁薄易弯曲。
  面层竹排竹段的截取 要选择秆面平滑、不带或少带竹节的竹段。一般多选截整根竹秆的中上部。
  竹段截取的方法分手工锯竹和机械锯竹两种。
  手工锯竹 常用的手工锯竹工具有细木工锯和24cm的小钢锯。锯条要簿,锯齿要细,每厘米8-9枚齿较好。
  机械锯竹 用简易的台式圆盘锯即可。

1.2 竹段的脱油
  竹材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糖分、淀粉等,这些物质统称为“竹油”。把竹段放在高温下加温使其中的“竹油”流出称脱油。脱油的方法有两种,即火烤法和蒸煮法。
  火烤法 将竹段架在120-130°C的炭火上烘烤加热15-20分钟,竹油从秆皮中渗出,竹段表面好象布满了汗珠,然后迅速用布擦干。在加热过程中,必须注意不能烤焦竹皮,要不断地转动竹段,使火源不能在某一局部停留时间过长,否则会引起竹段破裂。
  另外,也可把竹段放入干燥箱中,将温度调到120-130°C,干燥半小时左右取出,擦去竹油,脱油效果也很理想。但嫩竹竹段不能使用干燥箱干燥,因竹节爆破会损坏干燥箱。
  蒸煮法 采用长方形的大锅灶,锅中水煮沸后,把适当长度的竹段放入沸水中煮1-2小时,待竹油逐渐渗出后再把竹段取出,擦去水分,置日光下晒干。干后秆皮呈褐色。假若在沸水中放入0.1%的氢氧化纳或1%碳酸纳,只需煮5-8分钟,取出擦干水分,晒干,秆皮则保持青色。竹秆皮的色彩、光泽与药品多少,煮沸时间长短有关。药量多、煮沸时间长竹油消除的彻底,秆皮呈黄色并有光泽。脱油后的竹材比较轻,表皮光滑美观,不易遭受虫害或发霉,并能提高染色效果。

1.3 弯曲竹段的矫正
  竹秆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弯曲现象。弯曲的竹材,必须经过矫正后才适宜制作家具。其方法可采用调曲台、调曲棒等工具调曲。将干燥竹段弯曲部分放在火上加温,当秆皮渗出汗珠状竹油时,竹段逐渐失去弹性,再把竹段的一端放入调曲棒槽中,缓缓调整弯曲度,而后用冷水或湿布降温冷却即可。

1.4 竹段的磨光
  竹段表皮经过磨光可以增强光泽度。其方法是:将加工好的竹段放在水中,用2份细沙和1份稻壳混合起来打磨竹段。刚采伐的竹秆用此法先打磨,经干操后再脱油,表皮特别光滑美观。竹秆表皮黑垢多的,可直接用沙打磨。

1.5 竹段的漂白
  竹段的表皮原为黄绿色,经过脱油干燥后逐渐呈现嫩黄色,时间长了呈黄褐色。如果竹家具或竹器需要着其它颜色,必须将竹材进行漂白,否则不利于着色涂装。人工漂白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把脱油后的竹材置于密室或密封筒内,用硫黄熏蒸一昼夜,洗净干燥后竹皮呈现洁白色。
  ·将竹材放在1%漂白粉水溶液中浸泡1小时左右,再用清水冲洗,而后放入5%的醋酸溶液煮沸半小时,最后用清水洗净竹段表皮。
  ·将竹段浸泡在淘米水中2-3天后,再用带有细沙的草绳打磨,晒干后效果也很好。

1.6 竹段的染色
  如果竹段染适当的色彩或做出斑纹,再制成家具则显得古朴典雅,更加美观。竹材着色多用碱性染料。其方法是选择经过漂白后的、表皮无损的竹段,放在2%的烧碱或碳酸钠溶液中,煮沸3-5分钟后取出,再放入碱性染料溶液中,煮沸半小时左右即可染上所需要的色彩。

1.7 人工墨竹、斑竹的制作
  竹段的表皮经打磨后,涂上稀硫酸液,稍加火烤表皮即呈墨色。如涂稀硝酸液,火烤后则呈褐色。色彩浓淡取决于酸液浓度的大小,也就是说酸的浓度愈大,色彩愈深,反之酸的浓度愈稀,色彩也就愈淡。
  用稀硫酸或稀硝酸与土调和呈糊状,将糊状泥浆不规则的撒在经打磨的竹段上,然后把竹段放在不起烟的明火上烤干或用酒精喷灯喷烤竹段,冷却后用清水或干布擦净,竹段秆皮即现出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如不用酸液,把泥浆撒在竹段的秆皮上,用火烤至墨黑色,冷却后擦去泥浆,秆皮也会呈现不规则斑纹。

2 竹家具的骨架制作
  竹家具的骨架不仅能体现竹家具的大体造型,而且还是承受力的主要部分。骨架制作有骨架竹材的弯曲和骨架的接合两个方面。

2.1 骨架竹段的弯曲
  即把竹段弯曲成竹家具的骨架。有火烤弯曲法、开凹槽弯曲法、锯三角槽口弯曲法等。
  火烤弯曲法 取一根待弯曲的竹段,左右手分别各握一端或把一端卡入调曲棒槽中,另一端用手握紧,把要弯曲的部位的节间放在火上烤,加温的幅度要适当大些,不断的来回转动竹段,竹壁厚的烤的时间长些,薄的烤的时间短些,当秆皮上烤出发亮的水珠竹油时,材质开始变软,这时两手再缓缓向内用力,顺势将竹材弯成所需要的曲度,然后用冷水或冷湿布擦弯曲部位促使降温定型。为了避免把竹段秆皮烧黑,最好不用有黑烟的燃料,一般习惯用炭火。高级工艺品骨架竹材的弯曲可用酒精灯、电炉等热源。竹段弯曲的温度最好在120°C左右。
  另外,还可以将竹段内部节隔打通,装进热沙,缓缓地加热弯曲、冷却定型。这种装热沙火烤弯曲法受热均匀,竹段弯曲的弧度亦均匀,而且竹段不开裂。但因内部竹隔被除,竹 材强度受到一定损失。
  开凹槽弯曲法 取待弯曲的竹段,在待弯曲的部位锯出凹形槽口,再把凹槽的两头修成半圆形弧。凹槽的深度为竹段直径的3/4,凹槽的长度为竹段或圆木芯直径的1.5倍。凹槽的内部要求平整,并要削去内部竹黄。将凹槽处加热弯曲,把预制好的竹段或圆木芯填入凹槽 夹紧,冷却后即成90°的弯曲。
  锯三角槽口弯曲法 在竹段待弯曲部位的内方,均匀地锯上三角形槽口,再用火烤弯曲部位,两手把竹段向内方弯曲,冷却后即可定型。必须注意,锯的缺口愈大、愈多,竹段弯曲的弧度就愈大,曲率半径就愈小;反之,则竹段弯曲的弧度就小,曲率半径就大。一般缺口的深度为竹段直径的2/3左右。锯口一定要大小一致,间距相等或对称,缺口要在竹段的一条纵线上。否则制成的竹家具会扭曲变形或开裂,此种弯曲法适用于竹椅靠背骨架和竹沙发靠背骨架的加工。
  开凹槽弯曲法、锯三角槽口弯曲法,适用于不易弯曲的大径竹材,制成的骨架虽有一定的特色,但是因锯伤了竹材、所以强度有所损失。

2.2 骨架的接合
  竹段弯曲后,再和其它圆竹或竹片接合才能组成真正的竹家具骨架。接合方法有很多,一般常用的有:棒接、丁字接、十字接、L接、拱接、并接、嵌接、缠接等。骨架的接合需要使用圆木芯、竹钉、铁钉、胶合剂等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棒接 把一个预制好的圆木芯串在两根等粗的竹段空腔中,使这两根竹段相接合。
  丁字接 是一竹段和另一竹段成直角相接或成某一角度相接。
  十字接 是将两根竹段成十字形相接。包括同径竹段相接和异径竹段相接两种形式。
  同径竹段相接 在横竹段土定点打出穿孔,再把预制好的圆木芯垂直插入孔中,在孔的两边露出一定长度,将露出的圆木芯涂上树脂胶,两边各插接一待接的竹段。直径要和插接的竹段内径相同。
  异径竹段相接 在较粗的竹段上打孔,其孔径大小与被插入的较细竹段直径相同,再把这被插细竹段插入孔中。被插的细竹段的节留在孔外,否则要把它削平才能穿过孔洞。
  L字接 把两同径竹段的端头呈90°角相接。其方法是将待接的两根竹段的一端各插入预制好的圆木芯,并将其端头修成45°斜角,分别把斜面涂上树脂胶。而后呈9O°角相胶接即成。
  拱接 也叫弯接,将一根竹段弯成90°或大于90°的形式。与两根竹段间呈90°相接时类似。
  并接 是把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竹段平行接起来。方法是选两根以上同径竹段,削平一面的竹节,使其能相互紧密靠近,再打孔销钉即成。打孔销钉的方向,不宜平行,以防止相并竹段互相错动。
  嵌接 将一根竹段弯曲环绕一圈之后,两个端头相嵌接。方法是选用一根上下直径相同的竹段,将两个端头纵向各相对应锯去或削去一半,当弯曲一段之后,再把保留的另一半相嵌而接。常见的有正劈1/2和斜削1/2两种形式。
  缠接 在竹家具骨架相连接的部位,用藤皮、塑料带等缠绕接合处使之加固。

3 面层的加工
  竹家具的面层在使用和装磺上都很重要。因此必须精心加工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竹家具的面层一般采用竹片、竹排、藤条、竹蔑穿编而成。也可用木板、胶合板、纤维板、塑料板、沙发垫等制成。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面层和面层加工方法。

3.1 竹条面层
  是用一根根竹条平行相搭组成的。它是竹家具中最常见而又简单的面层。其式样和制作方法如下:
  竹条插入式 在竹家具骨架或与框架相对应的两边,打上相对应的孔洞,另外在相对两边做横衬。用大径竹材做成相应长度的等大竹条,然后把每个竹条插入框架相对应的孔洞,即成竹条面层。
  竹条、绳索结合式 大面积的面层要进一步加固竹片、其方法是:把面层竹条横向划线,线的位置与框架上竹横衬条相对应,沿钱标记钻孔,以供藤条、绳索穿越而固定在下面的横衬上。
  活动竹条面层的结合 多用于在活动竹躺椅或折叠椅椅面上。其制作方法是:先按一定尺寸制成大小相同的竹条,再把竹条横向排队,统一划线、打孔,最后用金属丝或尼龙丝绳串接而成。

3.2 竹排面层
  是大型竹桌、竹床及普通竹家具常用的面层。制作方法是把竹秆一分为二纵劈成两半,除去节隔,再从它的两端进行多次反复的细劈,但要保持两端不对劈。被细劈的小竹条仍保持左右连续状态,这种片料称为“竹排”。用数块竹排可并联成竹排面层。

3.3 孔胶合面层
  以竹薄片或竹席、木板,用胶料胶制而成的面层称胶合面层。各种胶合面层的做法是:将编好的蔑席,截成所需要的尺寸,再用树脂胶浸制即成竹编织胶合面层;将竹薄片与各种板面在高温高压下胶合成竹贴面板的面层。

3.4 穿结面层
  用藤条、绳带等互相穿结而成的面层。多用于竹藤家具面层上。具体做法,用藤条、竹蔑、塑料带、尼龙绳等,在骨架面层部位先作经线排列,后作纬线穿结即成。在骨架接合处可进行多次缠结,沿着骨架还可以做出各种花式结。

3.5 编结面层
  在竹家具的骨架上,用藤条、竹蔑等编织而成的面层。常用于竹藤家具上。编织的花样很多,如十字花编、人字花编、井字花编、菱形花编等。

4 装配
  竹家具的装配是竹家具制作的最后阶段。一般包括从零部件的准备到整体装配,含有装配要素、部件装配、总装配三个方面的内容。

4.1 装配要素
  不论是部件装配,还是总装配都必须进行打孔、打穴、销钉、胶合等作业;因此它们被统称为装配要素。
  打孔、打穴 由于竹材的竹青部分纤维密度大,如果把钉子直接从竹青表面钉人,秆皮容易破裂,必须在秆皮上按设计要求定点、打孔或打穴之后才能从中销钉。打孔是在竹材一定的位置上用钻头钻出对穿孔洞,以利销钉。打穴是在竹材表皮上用钻头钻出上宽下窄的孔穴,以利钉入铁钉和旋下木螺钉,将钉帽嵌在穴中。在打孔、打穴工作中要细心使用工具,防止钻头把竹皮纤维擞破。
  销钉 竹销钉的做法是利用老竹的竹青部分劈成四方的蔑棒,再削成前端尖细,后部稍粗的长形圆锥体即成竹销钉。把竹销钉钉入孔洞中,再把多余部分削平,以保持秆皮平整。
  如果使用铁钉或木螺钉,也要在销钉的部位打穴。穴的大小要与钉帽相吻合,以免钉头、钉冒露出秆皮,影响美观和使用。铁钉的长度要根据竹璧内方圆木芯的软硬而定。一般情况下钉入圆木芯的深度为竹壁厚的3-5倍,软材可适当的长些,硬材应略短短些。
  胶合 指竹家具的骨架、面层或竹编织的缘口的胶合,常用的胶合剂有,动物胶、聚醋酸乙烯酷树脂胶(也称乳白胶)、尿醛树脂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胶。

4.2 部件装配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加工好的竹家具的零件接合成部件称为竹家具的部件装配。它包括部件的尺寸固定、打孔、销钉和形状的修整加工等工艺过程。

一张A4纸的魔力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觉得很有意思,我们自己也可以像这样随心所欲,想象一下,动动手!

2009年4月30日星期四

segway

segway,第一次看到的时候都会让人感到够酷,特别看到他们的宣传影像,带有点未来主义的色彩,或许是这一点让Dean Kamen来宣称”change civilization”(Dean Kamen除了segway让他成为most well-known inventor,还有iBOT全地形电子轮椅)。前不久,segway推出了新i2x2,将替下以前的型号。i2和x2有一个突破性的技术应用,就是LeanSteer,还有增加了一个如手表模样的无线信息中心(这个控制器看上去没有传承segway的血统,太普通了,就是一块手表的样子)。LeanSteer是指segway能够识别和预测出你的运动方向,通过你身体的倾斜配合手把的左倾和右倾。i2的售价是$4,995,x2的售价是$5,495。在这里你可以看到segway图片和3D动画。(选一个国家进入,选China进去的也是英文。)
虽然在中国很难看到有人骑着这个玩意,但不时可以在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网络上看到骑着segway的老外,因为它确实吸引眼球,但是看到最多的也就是警察,一些IT公司的职员等,说明segway虽然看上去很cool,但真正购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是一个奇怪的东西,而且看着骑着的人也有点新奇,就如同我们说一个“四不像”。优点很明显,缺点很致命。它既不是汽车也不是自行车,不需要为油耗担心,停放方便,适合用自行车太远,用汽车太近的目的地……,而它的价格又偏高,考虑到效率,有人会转向摩托车,而且安全性(安全这一点,2轮的却是不如4轮的让人放心),到底是在哪条道上行走,而英国最近阻止segway走人行道。有人骑着它会得到别人异样的目光和嘲笑,有人认为很容易被偷……

丹麦三合一自行车设计

种子处理
  seed treatment
  作物、林木种子播种前采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措施的总称。包括精选、晒种、浸种、拌种、催芽等。目的是促使种子发芽快而整齐、幼苗生长健壮、预防病虫害和促使某些作物早熟。
  精选。在种子晒干扬净后,采用粒选、筛选、风选和液选等方法精选种子。种子精选目的是消除秕粒、小粒、破粒、有病虫害的种子和各种杂物。②晒种。利用阳光曝晒种子。具有促进种子后熟和酶的活动、降低种子内抑制发芽物质含量、提高发芽率和杀菌等作用。③浸种。作用是促进种子发芽和消灭病原物。方法有:清水浸种、温汤浸种、药剂浸种。应按规程掌握药量、药液浓度和浸种时间,以免种子受药害和影响消毒效果。④拌种。将药剂、肥料和种子混合搅拌后播种,以防止病虫为害、促进发芽和幼苗健壮。方法分干拌、湿拌和种子包衣。⑤催芽。播前根据种子发芽特性,在人工控制下给以适当的水分、温度和氧气条件,促进发芽快、整齐、健壮。方法有地坑催芽、塑料薄膜浅坑催芽、草囤催芽、火坑催芽、蒸汽催芽等。此外,还有种子的硬实处理和层积处理。硬实处理是用粗砂、碎玻璃擦伤种皮厚实、坚硬的种子(如草木犀、紫云英、菠菜等种子),以利吸水发芽。层积处理是需后熟的种子,于冬季用湿沙和种子叠积,在0~5℃低温下1~3个月,以促使通过休眠期,春播后发芽整齐。
拌种
  在播种前将种子与农药、菌肥等拌和。农药防止病虫害,菌肥作为种肥或接种剂。
  对豆科作物进行根瘤菌拌种是提高豆科作物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

2009年4月28日星期二

Keep on Finger Snippin

Cut! It! Out! You’ve got to be kidding me, girl! These scissors get three snaps in a circle, that’s my word. I suppose they’ll cause carpal tunnel, but what doesn’t, these days? Not much, I’ll tell you that. So will designer Efrat Gommeh.

And don’t forget the bonus concept!

This little thing fits over your fingers so that when you make the “snip snip” scissors motion, you actually are using a scissors. Very elegant. Then, as a bonus design, Gommeh presents this “Folding Scissors” which turns from a 2-D item into a 3-D: origami for the destroyers of paper.

Designer: Efrat Gommeh

手推车自古的发展











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独轮手推车;而西方到公元11世纪才使用独轮车,比中国晚了一千二百年。我国独轮车的构造,由于用途不同有多种型式。常见的有两类:一类车身上面是平的;另一类是中间装有立架,两边载物。还有车身较低且前端向上翘起的独轮车。成都杨子山二号汉墓出土的“骈车画像砖”上,有表现一人推着一辆载有两个长方形箱箧的独轮车的图像四川渠县浦家湾东汉时期的无铭阙浮雕上也有独轮车的图像。反映了早期独轮车的构造形式。因轮轴安装在车身的最前端,推车人要负担一半多的重量,负重较大,使用时是相当费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