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8日星期二

3D glasses

3D TV glasses make the movie or television show you’re watching look exponentially more real - with objects flying off the screen and careening in your direction, and creepy characters reaching out to grab you. Wearing 3-D glasses makes you feel like you’re a part of the action – Good times

Advances in 3D cinema and TV have advanc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months, but the technology is still over decade away from ditching those dodgy glasses that reduce us to looking like time lords from the 80’s. That’s a whole ten years of not looking very cool. Bad times.

Designer Chris Nobles solves this by creating something chic and retro. These wireless sunglasses have infared sensors in the logo area which communicate to the TV its location. The left and right lens are configured to give two opposing images generating the 3D effect.

Designer: Chris Nobles for HJC Design

Pain in the back

Thanks to my husband’s persistent back problems, I have become a second hand expert when it comes to the various methods to alleviate back pain. To make the back muscles strong, regular exercise, stretching, maintaining correct posture and Yoga helps a lot. For the moment when a spasm occurs, doctors usually advice muscle relaxing creams, compresses or painkillers. However sometimes indulgent contraptions like this VertaBrate massager may offer temporary relief.

The VertaBrate focuses on areas where the spinal nerves begin to permeate through the back and aims at diminishing the amount of discomfort that spawn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se spinal nerves. It bends over the shoulders and clings to the body using sticky pads. The sticky arms embed four vibrating nodes that facilitate deep massage. Like I mentioned before, that sometimes doctors advice compresses to alleviate the pain, so depending upon what you have been advised, the VerteBrate can be popped into the freezer or microwave for temperature therapy.

From my experience in tackling back-related problems, the only mantra one should really follow is regular exercise and moderation in activities.

Designer: Jacob Ballard

2009年4月25日星期六

PP材料

pp材料

聚丙烯

  
  

PP材料概述:


  
PP塑料,化学名称:聚丙烯
  英文名称:Polypropylene(简称PP)
  比重:0.9-0.91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1.0-2.5% 成型温度:160-220℃
  PP为结晶型高聚物,常用塑料中PP最轻,密度仅为0.91g/cm3(比水小)。通用塑料中,PP的耐热性最好,其热变形温度为80-100℃,能在沸水中煮。PP有良好的耐应力开裂性,有很高的弯曲疲劳寿命,俗称“百折胶”。PP的综合性能优于PE料。PP产品质轻、韧性好、耐化学性好。PP的缺点:尺寸精度低、刚性不足、耐候性差、易产生“铜害”,它具有后收缩现象,脱模后,易老化、变脆、易变形。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保鲜盒就是由PP材料制成。
  

成型特性:


  
1.结晶料,吸湿性小,易发生融体破裂,长期与热金属接触易分解.
  2.流动性好,但收缩范围及收缩值大,易发生缩孔.凹痕,变形.
  3.冷却速度快,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应缓慢散热,并注意控制成型温度.料温低温高压时容易取向,模具温度低于50度时,塑件不光滑,易产生熔接不良,流痕,90度以上易发生翘曲变形
  4.塑料壁厚须均匀,避免缺胶,尖角,以防应力集中.
  

PP 的工艺特点


  
PP在熔融温度下有较好的流动性,成型性能好,PP在加工上有两个特点:其一:PP熔体的粘度随剪切速度的提高而有明显的下降(受温度影响较小);其二:分子取向程度高而呈现较大的收缩率。
  PP的加工温度在200-300℃左右较好,它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为310℃),但高温下(270-300℃),长时间停留在炮筒中会有降解的可能。因PP的粘度随着剪切速度的提高有明显的降低,所以提高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会提高其流动性,改善收缩变形和凹陷。模温宜控制在30-50℃范围内。PP熔体能穿越很窄的模具缝隙而出现披锋。PP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熔解热(比热较大),产品出模后比较烫。PP料加工时不需干燥,PP的收缩率和结晶度比PE低。
  

聚丙烯(PP)性能概述与横向比较


  
PP与其它几种主要的通用塑料的性能比较
  塑料种类 PP PE PVC PS ABS
  密度 最小 小于水 较大 略高于水 略高于水
  刚性 较好 差 好 好 好
  收缩率 一般 差 好 好 好
  韧性 低温下差 好 差 差 好
  强度 较高 低 较高 高 高
  耐热性 好 一般 差 较差 较差
  化学稳定性 好 好 好 好 好
  耐候性 差 差 一般 一般 较差
  毒性 无毒 无毒 可以无毒 无毒 无毒
  粘合剂粘合 差 差 好 一般 一般
  热合性 一般 好 一般 一般 一般
  成型加工性 好 好 麻烦 好 好
  1、密度:PP是所有合成树脂中密度最小的,仅为0.90~0.91g/cm3,是PVC密度的60%左右。这意味着用同样重量的原料可以生产出数量更多同体积的产品。
  2、力学性能:PP的拉伸强度和刚性都比较好,但冲击强度较差,特别是低温时耐冲击性差。此外,如果制品成型时存在取向或应力,冲击强度也会显著降低。虽然抗冲击强度差,但经过填充或增强等改性后,其机械性能在许多领域可与成本较高的工程塑料相竞争。
  3、表面硬度:PP的表面硬度在五类通用塑料中属低等,仅比PE好一些。当结晶度较高时,硬度也相应增加一些,但仍不及PVC、PS、ABS等。
  4、热性质:在五大通用塑料中,PP的耐热性是最好的。PP塑料制品可在100℃下长时间工作,在无外力作用时,PP制品被加热至150℃时也不会变形。在使用成核剂改善PP的结晶状态后,其耐热性还可进一步提高,甚至可以用于制作在微波炉中加热食品的器皿。
  5、耐应力开裂性:成型制品中残留有应力,或者制品长时间在持续应力下工作,会造成应力开裂现象。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会显著促进应力开裂。因此应力开裂试验均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进行。常用的助剂为烷基芳基聚乙二醇。试验表明PP在表面活性剂浸泡时的耐应力开裂性能和在空气中一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而且PP的熔体流动速率越小(分子量越大),耐应力开裂性越强。
  6、化学稳定性:PP的化学稳定性优异,对大多数酸、碱、盐、氧化剂都显惰性。例如在100℃的浓磷酸、盐酸、40%硫酸及其它们的盐类溶液中都是稳定的,只有少数强氧化剂如发烟硫酸等才可能使其出现变化。PP是非极性化合物,对极性溶剂十分稳定,如醇、酚、醛、酮和大多数羧酸都不会使其溶胀,但在部分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容易溶解或溶胀。
  7、气密性(气体阻隔性):PP对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汽都有一定的透过性,比起尼龙(PA)和聚酯(PET)都有明显差距,对于高阻隔性塑料,如PVDC、EVOH等就差得更多了。但与其它非塑料材料相比其气密性还是相当好的。通过添加阻隔性材料或在表面涂敷阻隔性塑料,可以大大提高其气密性。
  8、老化性能:PP分子中存在叔碳原子,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极易断裂降解。未加稳定剂的PP在150℃下被加热半小时以上,或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曝晒12天就会明显变脆。未加稳定剂的PP粉料在室内避光放置4个月也会严重降解,散发出明显的酸味。在PP粉料造粒之前加入0.2%以上的抗氧剂可以有效地防止PP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降解老化。抗氧剂分为游离基链反应终止剂(也称主抗氧剂)和过氧化物分解剂(也称辅抗氧剂)两大类,主、辅两类抗氧剂的合理配合,将会发挥良好的协同效果。目前推荐使用的B215抗氧剂就是主抗氧剂1010(酚类)和辅抗氧剂168(亚磷酸酯)按1:2的比例复配而成的。为防止光老化需要在PP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它可将波长290~400nm的紫外线吸收激化转化为没有破坏性的较长波长的光线。对于埋在土壤中或在室内避光使用的PP塑料制品仅加入主辅抗氧剂即可,无须加入紫外线吸收剂。
  9、电性能:PP属于非极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且PP吸水性极低,电绝缘性不会受到湿度的影响。PP的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都很小,不受频率及温度的影响。PP的介电强度很高,且随温度上升而增大。这些都是在湿、热环境下对电气绝缘材料有利的。另一方面PP的表面电阻很高,在一些场合使用必须先进行抗静电处理。
  10、加工性能良好:PP属于结晶型聚合物,不到一定温度其颗粒不会熔融,不像PE或PVC那样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提高而软化。一旦达到某一温度,PP颗粒迅速融化,在几度范围内就可全部转化为熔融状态。PP的熔体粘度比较低,因此成型加工流动性良好,特别是当熔体流动速率较高时熔体粘度更小,适合于大型薄壁制品注塑成型,例如洗衣机内桶。PP在离开口模后,如果是在空气中缓慢冷却,就会生成较大的晶粒,制品透明度低。果是在水中急冷(如下吹水冷法制薄膜),PP的分子运动被急速冷冻,不能生成晶体,此时的薄膜就是完全透明的。PP的成型收缩率是比较大的,达到2%以上,远远大于ABS塑料(0.5%)。PP的成型收缩率可以随着添加其它的材料的种类及多少有所变化,这在制作具有配合尺寸的注塑制品时需认真加以考虑。

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

草莓的管道化栽培技术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小浆果,也是人们特别喜吃的一种早春蔬果,有“水果皇后”之称。草莓的管道化栽培就是利用管道为草莓栽培的载体,利用微控制计算机来实现营养液及温光气热等环境因子的智能化调控,让草莓在管道上正常快速地生长、开花、结果。其也是水培的一种模式,大大的减少了由于土壤带来的病虫害,更加干净卫生,其可在大棚,家庭阳台,室内等等地方进行栽培,而且其采用的是立体栽培,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其还可以作为观光农业,是未来城市栽培的一种主要模式。通过两年的实验,现把主要技术环节介绍如下:
  1. 栽培设施的建造   1.1 场地的选择  对于大面积的管道化栽培我们一般要求在温室大棚内进行,有利于温光气热的控制,对于小面积的栽培,在屋顶、阳台都可以进行。
  1.2 栽培架的制作  从市场买来PVC管道,每隔20厘米打孔,孔径大小6~10厘米,一般管道的长度以8~10米为宜,过长容易造成末端植株缺氧。把打好孔的PVC放到以调整好水平的木架上,木架高度1.5米左右便于人工操作,木架斜度为60度,每层管道相距30厘米,相距过大单位面积的种植数少,过小影响通风和光照。
  1.3 营养液池  营养液池又分母液池和储液池。储液池主要是用于管道营养液循环回流贮备用,使营养液循环利用。母液池主要是用于营养液被植物吸收之后,微控制计算机根据检测其EC值,低于设定值就自动补充母液。营养液池和母液池最好做到地低下,这样冬暖夏凉有利于草莓的快速生长。
  2. 栽培技术
  2.1 草莓的品种选择  管道化栽培的草莓一般选择休眠期短,从现蕾到开花的日效短,井且坐果率高,耐寒、耐阴、抗病性强的品种,如春香、明宝、丰香等品种,春季就可以上市。
  2.2 备苗及定植
  备苗温室管道化栽培草莓,主要以春季市场淡季为主,所以要在上冻前备好完成花芽分化的秧苗。定植前一周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进行预防性消毒杀菌。栽前剪除老叶、病叶、匍匐茎,剔除小苗、弱苗,以及一些烂根,一般于l0月上旬定植,定植时用海绵裹住根颈部位,塞到以打好孔的管道中固定即可。
  2.3 营养液的配置  用于草莓栽培的营养液可以选用全价营养液,象日本的园式配方,也可以用针对草莓的山崎草莓配方,为了防止配置时产生沉淀,一般我们把钙源和磷源分开,把不会产生沉淀的硝酸钙和硝酸钾归为一类,把磷酸一氨和硫酸镁归为一类,通常把他们分成A、B、C三类(如山崎草莓配方),配置时一般先加水三分之一,把A完全溶解,循环均匀,再把B溶解稀释到一定程度在入水口缓缓注入,边注入边加水并不断搅拌,循环均匀后再以同样的方法加入C液,循环均匀即可。山崎草莓配方(克/吨)A:四水硝酸钙 236 硝酸钾 303B:磷酸一氨 57 七水硫酸镁 123C:熬合铁 20-40 硼酸 2.86四水硫酸锰 2.13 七水硫酸锌 0.22硫酸铜 0.08 钼酸铵 0.02
  2.4 营养液PH值的调节
  栽培草莓营养液的PH值以保持在5.5~6.5弱酸性之间较理想,可用便挟式的PH计其检测方便。如pH过高,即偏碱性时,应加入适量磷酸或硫酸进行中和,如果是硬水地区可用磷酸和硫酸的混合液进行中和,pH值过低即偏酸性时,可加入氢氧化纳或氢氧化钾进行中和。pH值的调整周期以1~2周为宜,发现PH值不适合立即在储液池中进行调整。
  3. 定植后的参数管理
  3.1 营养液EC的管理定植后苗期:1.0~1.5毫西开花结果期;1.5~1.8毫西收获期: 1.8~2.0毫西
  3.2 温度的管理    显蕾前:白天温度保持在24~30℃,超过30℃,自动放风降温;夜间保持在8~10℃,
  显蕾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8~12℃。
  开花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2~25℃,夜间8℃~12℃,开花期若经历-2℃以下的低温,会出现雄蕊花药变黑,雌蕊柱头变色现象,严重影响授粉受精和草莓前期产量。

管道栽培






是一种管道式无土栽培技术。
  管道式无土栽培装置是由植物栽培室、营养液水池、自动定时供水器、上水及回水管道组成。植物栽培室是由一根或若干根径向设置的管道间隔排列组成,管道上开有用于栽种的天窗。通过上水及回水管道将植物栽培室与营养液水池连通。由自动定时供水器把营养液定时定量送往植物栽培室。该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自动化程度高、栽培劳动强度小,可充分利用楼顶、阳台、温室或沙漠、海岛、石山等一些生态条件较差的地区安装使用。它具有建设容易、管理方便、环境洁净、病虫害易控制的优点,所以它在生产上被广泛地运用于叶菜类小型蔬菜之生产。


多层种植立体农业概述

立体农业的内涵 关于立体农业这一学术名词,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R.smith教授曾概括为:立体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目前我国有关立体农业的定义大体有以下3种表述: 狭义的立体农业 仅指立体种植而言,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在时空上的充分利用。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秆与矮秆、富光与耐荫、早熟与晚熟、深根与浅根、豆科与禾本科,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合理地实行科学的间种、套种、混种、复种、轮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中义的立体农业 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广义的立体农业 着眼于整个大农业系统,它包括农业的广度,即生物功能维;农业的深度,即资源开发功能维;农业的高度,即经济增值维。它不是通常直观的立体农业,而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与当前“循环经济”的概念相似。 上述3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立体农业进行理论尝试,都是对传统平面农业单作的扬弃。第一种概念的边界只限于立体多层种植,是农作物轮作、间作、套作在现代农业技术下的延伸和发展,由于概念边界过窄,局限于种植业内部的山、水、田、滩、路的多维利用,忽略了兴起中的林牧(渔)、农牧(渔)复合种、养,以及庭院种、养加工,容易使立体农业同间作、套作混淆起来;第二种概念能够反映出当代中国立体农业的本质特征,它既有区域内垂直梯度的立体种养循环布局,又有单位面积(水体)立面空间的种养(加工)合理配置;第三种概念边界过宽,包容农、工、商综合发展,边界的无限延长无疑否定了立体农业本身的特点,造成与生态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之间的概念重叠和模糊,失去了立体农业存在价值。 经过以上分析,可把立体农业的概念总结如下:立体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新发展,是传统农业精华的优化组合。具体地说,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立体农业的模式和特点 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农业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 立体农业的模式 构成立体农业模式的基本单元是物种结构(多物种组合)、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时间结构(时序排列)、食物链结构(物质循环)和技术结构(配套技术)。目前立体农业的主要模式有: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农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庭院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 立体农业的特点和作用 立体农业的特点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集约”,即集约经营土地,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资金整体综合效益;二是“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同时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三是“持续”,即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农业后劲,不断提高土地(水体)生产力;四是“安全”,即产品和环境安全,体现在利用多物种组合来同时完成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农业发展,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总之,开发立体农业、发挥其独特作用,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缓解粮食与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等相互争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从而缓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的压力,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安徽休宁:多措并举带领百姓致富

中广网合肥8月13日消息(记者张秋实 洪波 通讯员黄俊军)全县年人均GDP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元,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下降到1.31万人……列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的休宁县,近年来,立足山区资源优势,以推进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对象,以项目建设为工作着力点,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雨露计划”等,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带领山区百姓尽快脱贫致富。
  整村推进山区面貌日新月异
  21个乡镇、190个行政村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8万多平方米D级教育危房全部得到修善和改建;3万多人基本饮上了安全卫生水;190个行政村全部通上程控电话;全县最后不通电的四个自然村也全部用上照明电……对于休宁县的山区老百姓来说,近几年最大的幸福就是告别了行路难、饮水难、通电难、教育危房改造难、病险库除险加固难这“五难”;最大的变化就是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山区面貌日新月异。
  通过狠抓试点示范、典型引导、宣传培训,休宁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各重点村抢抓扶贫开发机遇,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狠抓规划项目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县将扶贫开发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扶贫资金,加快实施交通、水利和扶贫助学三大工程,力争今年完成15条通村公路建设、12个村人畜饮水难,1000多名贫困学生上学难等问题。
  今年上半年,休宁县按照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坚持一手抓去年7个村的项目收尾和验收工作,一手抓岭上、酒店、五红等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规划的编制和重点项目启动
  2007年的2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23个一次性通过了验收;对未完成项目建设的村开展了检查督办,督促其加大建设力度,使贫困农民早日受益。在抓好08年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中,该县按照“兴、建、创”的思路,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重点改善酒店、盈丰等9个市县级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扎实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完成贫困地区地质灾害点治理任务。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积极落实扶持资金,解决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加快五城叶太、阳台、横塘珠源坞等贫困地区地质灾害点治理步伐,确保汛前做好搬迁避让工作。加大岭上、酒店、五红等8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力度,加大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实施基础扶贫。
  据了解,近年来,休宁县通过打“中国第一状元县”这一品牌,结合扶贫开发,坚持走保护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相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共投入5300万元,加快推进以15个市级示范村、41个第二批县级示范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黄村、盐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初步形成,并建成了12家农民公园,山区面貌日益改善。
  该县县委书记胡宁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几年的努力,虽然成功告别了“五难”,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但仍然存在着通村组公路难、地质灾害治理难、看病难、农村低保推行难、劳动力素质提高难这“新五难”,严重阻碍着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步伐。全县上下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向“新五难”宣战,始终把山区的扶贫开发、脱贫致富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之中,进一步加大“整村推进”扶贫攻坚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低收入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产业扶贫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对于休宁来说,资源是最大的优势。该县结合山区实际,发展特色经济,推进以工哺农,做好产业扶贫。目前,全县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抓好产业扶贫建设项目的实施,突出抓好“四茶一叶一竹一花”等主导产业建设和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产业、产品、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扩大基地规模,提升农产品品质,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今年上半年,该县通过产业化带动,流口地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源芳菊花、渭桥烟叶、城郊商品蔬菜、慈张线及休婺线绿化苗木基地等一批特色基地规模迅速扩大;通过基地带动,加快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步伐。同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加大盐铺特色产业合作社、徽顶箬叶合作社、开神茶叶合作社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组织,经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贫困地区389户会员实现了脱贫致富。
  为了解决部分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难”的问题,积极开展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确定了黄村、白际村等9个村民组进行互助资金试点,216个贫困户发展生产缺资金的难题得以解决。同时充分利用扶贫信贷资金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努力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区域化生产格局,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生产基地,不断增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对贫困农户增收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拓宽了贫困农民增收的渠道,吸纳更多贫困农民就业,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
  据悉,近七年来,省直各帮扶单位共投入到休宁县各项帮扶资金达4亿多元,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7.5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一般财政预算收入1.94亿元,增长27.5%;全县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1.31万人,较上年减少1711人,下降11.5%;全县29个市县级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54元,增收473元,增长25.1%。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00元,增长14.2%。特别是鹤城乡右龙村去年仅茶叶一项年人均收入达6000元,海阳镇盐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28元,成为全县第一个人均收入超万元的村。
  雨露计划现代农民与日俱增
  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今年上半年,休宁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雨露计划”碧桂园项目会议精神,不断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扎实推进“雨露计划”的实施,建立了6个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努力完成省下达的500名农村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任务和79名贫困退伍士兵的招生和培训工作。同时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四茶一叶一竹花”等特色产业,多次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指导茶叶、菊花生产,并组织县直有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三下乡”活动。至6月底,全县已组织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376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400人次,现代新型农民与日俱增,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了坚实的基础。
  在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方面切实开展实施“雨露计划”碧桂园项目,同时加快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和主要产品,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参观、发放资料等形式,重点办好有机茶、脱毒贡菊、中药材种植、特种养殖等实用种养技术培训,使每户贫困户都能掌握1门实用技术,发展1个种养项目,全面提高贫困地区的劳动力素质,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促使贫困村剩余劳动力更多地转移到非农产业上去,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建立起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大力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平民教育,加大文化、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投入扶贫助学资金20余万元,资助1000名贫困生上学,同时加大了岭南、白际等寄宿制学校建设。
  全县在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继续加强与省市帮扶单位的联系,扎实开展县领导联系贫困村、县直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机关干部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联系贫困户工作。近日,该县积极开展“走进深山访农户”活动,每位领导干部下村驻点帮扶不少于4次,为帮扶对象办实事不少于2件。同时结合村“两委”换届工作,大力选拔一批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并注重扶贫困户与扶能人结合,大力发展专业协会等各类中介组织,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尽快致富。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休宁县紧紧围绕黄山市委提出的“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这一发展战略,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兴起了新一轮扶贫开发热潮。为了老百姓尽快脱贫致富,该县负责人表示,休宁县在今后扶贫开发工作,将继续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休宁这一片青山绿水守护好、建设好、发展好。

以高附加值农产品进占世界市场

●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之所以未能变成实际的国际竞争优势,是因为存在着有关的科学研究、农民教育、农民合作社组织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大量问题 ●为了替农村过剩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的门路,促进农民增收和中小城镇化建设,中国有条件的地区争取以高附加值农产品进占世界市场是完全必要的 ●要想让我国出口导向型农业在今后有一个质变性的飞跃,除了要优化配置资源,实行一系列相关的机制和体制改革外,还应从现在起,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创新文化”的内容 当前,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举国上下关心的话题。众所周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对缓解中国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巨大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是绝对必要的。农产品出口无疑是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的产业。然则,今后一般的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还能否成为出口产品的主角之一;原料型、科技含量低的出口农产品是否还有前途;我国农产品出口能否重振历史雄风(在茶叶、丝绸和棉纱方面,我国曾长期居国际贸易的首位);在加入WTO之后,如何继续保持和发扬已有的部分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且还能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战略性发展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中国制造业正在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是由于大量吸引外资的成功,以及依靠低廉的劳力成本。例如,出口的鞋类一年就达到16亿双,出口手机一年近1亿部。相比之下,农业则远远落后。尽管我国有着数以几亿计勤劳而智慧的农民,其劳动力机会成本比城市职工还要低得多,但近年来农产品的年出口额仅占我国总出口额的5%、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1%,只及几个农产品出口大国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同时,原料型及初加工型的产品占到很大的比例,而科技含量高、深加工增值型的产品很少,更谈不上有享誉全球的著名品牌。 问题出在中国那些尚有一定潜在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种类太少,而且即使有,也未能充分地加以发挥和利用。也就是说,比较优势未能真正变成实际的国际竞争优势。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存在着有关的科学研究、农民教育、农民合作社组织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大量问题。以进入WTO后,我国仍能保有国际竞争力的畜禽产品及水产品为例,由于发达国家设立的非贸易壁垒,包括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冲击,不少品种的出口量不升反降,被拒收和退回的事件频繁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不但将对中国当前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从长远看,农产品比较优势如果彻底丧失,对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潜在打击有多大,将难以估量。 科学技术远远跟不上是我国已有的农产品比较优势不能发挥的关键原因之一。农药、兽药和抗生素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等严重影响扩大出口的问题,必须通过加强科学研究,从生产、加工全过程加以监控,包括寻找到有效的替代品,才有望彻底加以解决。 而为了替农村巨大的过剩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的门路,促进农民增收和中小城镇化建设,中国有条件的地区争取以高附加值农产品进占世界市场是完全必要的。事实上,一个国家当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800美元左右向更大的数量级发展过程中,少不了会有一段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历史时期。荷兰等欧共体国家农业成功的经验,证明以资源禀赋为主的先天性比较优势的优劣或有无,并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在某种意义上,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并采用一系列先进的体制和机制因素将它们转化为现实的竞争比较优势,才是成功的基本保障。借鉴国际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经验和教训,我国今后宜采取以下四条对策: 首先,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目前在不少地区在争相打“绿色”牌、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热潮中,这方面的欠缺就显得尤为突出。荷兰只有22万从事农业的劳力,但农业教育和培训则是终身性的。全国设立了1200所各类农业职业学校,供农民不脱产地培训;每年在各类农业学校接受较正式教育和培训的就有5万人之多;90%以上的农民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可见对农民的智力开发和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在外向型农业的建立过程中是何等的重要。 其次,是要切实加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和扶持。著名的美国加州“新奇士”柑橘,在我国市场上能以相当于国产柑橘几倍的价格出售,且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新奇士柑橘农协会功不可没。这个协会完全是农场主自发的合作组织。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为他们开拓国内外市场,并且指导柑农按照市场的需求,组织规模化生产和定点收购,帮助和指导改进品种及栽培、加工技术,以达到大幅度增值和占领市场的目的。协会只收取农民很少数量的服务费用。荷兰的农场主更是一个人同时参加好几种合作经济组织。 再次,是要大力吸引外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来华投资,或独资或与我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资。通过这样的经济活动,一方面可以迅速培养一大批懂得农产品国际贸易规则、熟悉农产品国际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在培植农产品原料、半成品基地的过程中,推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各类技术标准,包括“有机农产品”标准等;并且培训为数众多的农民工,使之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 最后,应从荷兰农业重视“创新”和“创新文化”得到丰厚回报得到启示。荷兰人所谓的“创新”(Innovation)有着非常明确的内涵。它是指通过“新知识的生产”,开发新的农产品、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市场。与我们国内目前关于“创新”的种种含混的说法完全是两码事。它要求人们要有强烈的进取心,有敢于冒风险、运用新知识去开发新产品和新产业的精神。因此,要想让我国出口导向型农业在今后有一个质变性的飞跃,除了要优化配置资源,实行一系列相关的机制和体制改革,以及做好前面提到的三方面工作外,还应从现在起,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创新文化”的内容。(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 程序) 来源:《文汇报》

2009年4月23日星期四

木头的防水处理----桐油


桐油
  英文名:tung oil
  【异名】桐子油(《纲目》)。
  桐油是我国著名的特产,也是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之一。
  组成:为脂肪酸甘油三酯混合物
  桐油是我国特产油料树种──油桐种子所榨取的油脂。油桐属大戟科油桐属,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即有记载。元代经意大利马可波罗介绍,桐油就逐渐远传海外。
  桐油是一种优良的带干性植物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性,用途广泛。它是制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建筑、机械、兵器、车船、渔具、电器的防水、防腐、防锈涂料,并可制作油布、油纸、肥皂、农药和医药用呕吐剂、杀虫剂等。

桐油是将采摘的桐树果实经机械压榨,加工提炼制成的工业用植物油,整个过程为物理方法。桐树是多年生木本林木,生长在远离城市的山区。抗病虫能力特强,整个生长过程中不须施肥和农药。桐油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油,它具有迅速干燥、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桐油还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广泛用于建筑,油漆、印刷(油墨)、船舶、农用机械、电子工业和家俱等方面.

洗衣机的驱动机械装置


洗衣机的驱动机械装置有两个作用:
在内桶中来回地搅动衣物。
旋转整个内桶,从而将水排出。
变速箱可完成这两项工作,它和泵采用相同的工作方式。如果电机向一个方向旋转,变速箱就进行搅动;如果电机反方向旋转,变速箱就进入脱水周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所有的部件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

变速箱、泵、桶、和橡胶密封件




在此图片中,框架已被拆除。你可以看到泵安装在外桶上,并由变速箱托住内桶。外桶与变速箱之间采用一块橡胶进行密封。内桶安装在密封件另一侧的变速箱上。







内桶



在图中,已将内桶从外桶上拆除。内桶位于变速箱的上面,您可以看到位于其中间位置的塑料搅动器。





变速箱

这是变速箱的俯视效果图,密封条和内桶都已被拆除。内桶栓接在变速箱法兰的三个孔上。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中,所以您可以看到变速箱上有很多污垢。变速箱的中间伸出一个空心管子。这个管子的内部有一个花键轴,轴上的花键与塑料搅动器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