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农村普遍问题







































农村实景拍摄
发现问题一:废物处理不当,各种污染问题
发现问题二:土地,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发现问题三:工具不能发挥最大效用




2009年3月23日星期一

清代木质冰箱


我国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有木制冰箱了,这可以说是现在电冰箱的始祖。我们看到的这个木制冰箱口大第小,共分三层,上两层放置食物,最下层却暗藏机关,其内部包裹着铁皮,底部开有小孔,原来这里是放置天然冰块的地方,铁皮防止冰块融化的水滴腐蚀冰箱外壳,小孔用来放掉融化的水。

洗衣机的工作原理

洗衣机的工作原理

普通型波轮洗衣机: R8T家电维修
结构:由洗衣桶、电动机、定时器、传动部件、箱体、箱盖及控制面板等组成。 R8T家电维修
工作原理:依靠装在洗衣桶底部的波轮正、反旋转,带动衣物上、下、左、右不停地翻转,使衣物之间、衣物与桶壁之间,在水中进行柔和地磨擦,在洗涤剂的作用下实现去污清洗。 R8T家电维修
机械全自动洗衣机: R8T家电维修
结构:由电动程控器、水位开关、安全开关(盖开关)、排水选择开关、不排水停机开关、贮水开关、漂洗选择开关、洗涤选择开关等组成。 R8T家电维修
工作原理:通过各种开关组成控制电路,来控制电动机、进水阀、排水电磁铁及蜂鸣器的电压输出,使洗衣机实现程序运转。 R8T家电维修
R8T
家电维修
滚筒洗衣机

  1928年第一台自动滚筒洗衣机在德国诞生,这种发源于欧洲的洗衣机是模仿棒锤击打衣物原理设计,利用电动机的机械 做功使滚筒旋转,衣物在滚筒中不断地被提升摔下,再提升再摔下,做重复运动,加上洗衣粉和水的共同作用使衣物洗涤干净。

  滚筒洗衣机的发展最为成熟,多年来在结构上没有多少变化,基本是不锈钢内桶,机械程序控制器,经过磷化、电泳、喷涂三重保护的外壳,和两块笨重的水泥块用于平衡滚筒旋转时产生的巨大离心力,由于用料比波轮洗衣机好,所以寿命一般在1520年,而以塑料件为主的波轮寿命一般只有810年左右。

波轮洗衣机

  波轮洗衣机是1953年日本三洋公司发明的。早期的波轮洗衣机一般采用偏置波轮,而不是目前常见的波轮位于内桶中央,把波轮设计在内桶边上目的是为了提高洗衣机的洗净力,当然这种设计也会加大衣物的磨损率,使衣物易缠绕打结,洗涤不均匀。这是在权衡各种因素后设计出来的产品,水流方式是利用波轮先正向旋转30秒,然后停5秒,再反向旋转30秒,再停5秒,周而复始的循环下去,这种方式维持了二、三十年之久,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新型波轮和新型水流才取代了这种方式:波轮在桶的底部,还通过其它设计大大改变了水流。

新型全自动洗衣机的水流方式一般为正向旋转1-3秒,停05l秒, 再反向应转l3秒,再停05l秒,这和旧式水流大不一样,这种方式也是多年研究的成果,有利于各因素之间的平衡,兼顾了洗涤力、磨损率、缠绕状况,洗涤均匀度等因素。

研究和设计滚桶洗衣机相关部件多年,行业内的秘密略知一二,就滚桶洗衣机跳走,移位,游走问题发表个人看法,并不是对人而是对事,只能作为参考:



A)
滚桶洗衣机跳走,移位,游走问题都源于设计缺陷,都是由于不平衡引起的振动有关;



B)
为了降低所谓的成本,有的滚桶洗衣机就不肯加够应有的螺丝钉!可见对于用户的忠诚度如何;



C)
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出现,一般滚桶洗衣机厂早期采用碰撞开关,一但甩干时滚桶偏移过大,撞击到碰撞开关后滚桶洗衣机就停下来,不甩干!后来先进了些,采用让衣物在滚桶内均匀分布的程序,通过电机控制内滚桶的旋转,理论上如果100%均匀,甩干可以启动并且可以完成甩干,一般此时滚桶洗衣机不会移位,游走等. 但是,理论是理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际上,由于衣物等的非均匀性,要使其在内滚桶内均匀分布只是我们设计人员们的一相情愿,这样一来缠绕的衣物会不均匀分布,只不过,设计者给定一个设计阈值,500克的偏载,超过后不直接甩干,而是要么继续进入均布程序,要么发现均布失败,停下来不甩干,即甩干失败!有的设计者是将均布程序后测量的偏载量与甩干速度结合起来,虽然看着甩干,其实甩干速度并不是最高甩干速度,而仅仅是其的百分子几十,这就意味着不能完全甩干,需要更多的电来从事后续的烘干;有的在均布程序中均布不成功或对于偏载感知有较大误差时,启动正常甩干后有明显的移走,跳跃,在原地转等现象.这就是为什么用户常常发现高科技的滚桶洗衣机却老是洗不完衣服,甩干的衣服仍旧湿碌碌,烘干时并不向说明书上说的省电!甩干过程中滚桶洗衣机跳走,移位,振动大,地上转的原因了!



D)
就如何挑选振动合格的滚桶洗衣机教你几招,消除你购机后的烦恼,节约能源和时间,保护环境,不干扰别人等:



1,
同类滚桶洗衣机不要越便宜越好,有句话"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2,
看实际甩干转速,高于800转是高挡机,实际甩干速度越高,烘干所需电越少,越容易晾干;



3,
通过销售人员了解设定偏心量的大小,越大,转速越高越优;



4,
让销售人员用设定的偏载给你测试机子(往往是在内桶靠前端贴多块给定重量的橡胶,很容易办到. 如果你不主张,她们永远不会给你试!), 看振动后游走的大小,而不是在空载下高速运行看滚桶洗衣机的平稳性能,一般的机子在空载时都能办到;



5,
一般设计滚桶洗衣时,厂家都有自己的自检程序,也叫强制甩干程序,你可以要求你的销售人员利用比设定偏心量大50%~100%的偏载强制甩干,如果此时你对于振动和移动都可以接受,OK,否则直接退机,以免15天后不能退换,惹来多年的烦恼!


农民金点子
1 金坤是一名普通农民,平日里,他就爱琢磨如何把普通的青菜、萝卜卖出好价钱。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正在举办 “'2007诺基亚·农民致富创意大赛”,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自己策划的“非常6+1”特色套菜创意点子申报到节目组,在全国1000多件致富创意作品中,他的“非常6+1”特色套菜创意顺利闯关,进入总决赛。 据金坤介绍,“6+1”特色套菜即6种鲜菜“+”1种脱水蔬菜或脱水野菜,6种鲜菜均系按照绿色蔬菜食品标准种植、加工,其中云雾萝卜、箭秆白菜等3种蔬菜是广水地方名菜品种,有2个品种已通过国家绿色认证。“6+1”特色套菜是集7个品种于一体(箱)的多“品味”蔬菜。金坤巧借中央电视台“非常6+1”益智类栏目的名气,通过精包装,让平日里普通的绿色无公害蔬菜身价倍增。 金坤的创意 “金点子 ”入围央视后,被该市的农业深加工龙头企业看中。目前,他被一家企业聘为顾问,专门负责“6+1”特色套菜的生产和销售。

2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2日电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乃林镇农民杨占久创造发明的多功能刨坑施肥机,最近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创造实用新型专利权,并荣获由国家科技成果奖励委员会颁发的第四届国家科学技术最佳成果进步奖。他发明的多功能新型刨坑施肥机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属于创造型农业机械,填补了我国农业机械中的一项空白。   杨占久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他在长期从事种植烟叶的高强度的劳作中,萌发了研制一种机械降低劳动强度的想法。2001年开始,他经过3年苦心钻研,投资10万多元,终于研制出集刨坑、施肥、洒药、平整于一体的新型农机具。   这套机器可配套18马力中小型四轮车使用,适用于烤烟区大面积作业,每小时刨坑达1万穴以上。在进行刨坑作业时,同时可将所施肥料下于坑内,并能覆土一厘米左右土壤,以免肥效流失。这套机械还具有喷施农药装置,可均匀喷洒除草剂和防治病虫害药物等。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2日电(李富、李桂芝)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乃林镇农民杨占久创造发明的多功能刨坑施肥机,最近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创造实用新型专利权,并荣获由国家科技成果奖励委员会颁发的第四届国家科学技术最佳成果进步奖。他发明的多功能新型刨坑施肥机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属于创造型农业机械,填补了我国农业机械中的一项空白。  杨占久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他在长期从事种植烟叶的高强度的劳作中,萌发了研制一种机械降低劳动强度的想法。2001年开始,他经过3年苦心钻研,投资10万多元,终于研制出集刨坑、施肥、洒药、平整于一体的新型农机具。  这套机器可配套18马力中小型四轮车使用,适用于烤烟区大面积作业,每小时刨坑达1万穴以上。在进行刨坑作业时,同时可将所施肥料下于坑内,并能覆土一厘米左右土壤,以免肥效流失。这套机械还具有喷施农药装置,可均匀喷洒除草剂和防治病虫害药物等。
document.getElementById("ubbcontent").style.display="none";

3 金日,青县盘古乡大兴庄的农民姚树达发明的一种新型自行车获得了国家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姚树达发明的自行车,具有防盗、便携、不打气的优点。  “在北京参加国际投资项目洽谈会时,俺的自行车一亮相,就受到了欢迎,有一个美国代表一眼就相中了这个自行车,通过翻译当场就想购买样品。在北京的几天里,俺的自行车骑到哪儿都是一片赞叹声!”尽管从北京回来好些天了,但是一谈到洽谈会,老姚还是十分自豪。  姚树达发明的自行车乍一看,和普通自行车没有什么两样,但经过老姚一演示,就看出了它的不同之处。只要把车盘附近的一个扳钮一按,便可将自行车向内方便地折叠过来;将车把下方的扳钮一按,车把便轻巧地摘了下来;而车胎,实际就是实心的,由于着力点很小,骑上一试后感觉十分轻便。  老姚告诉笔者,这个发明的初衷是为了儿子上班方便。老姚的儿子在北京上班,住五楼,因为没有地方放自行车,弄上楼去不方便,不弄又担心被盗,颇为苦恼。于是,平素就爱动脑筋的他又动心了,能不能发明一种防盗又便于携带的自行车呢,经过几个月的鼓捣,他终于在传统的自行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改进,加进了自己独特的设计,使之能够拆分,折叠,在此基础上,将车胎也做了改进。发明完成后,他就把有关材料传真到国家产权局,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批复。  姚树达今年54岁,平时就爱动脑动手,在这项发明之前,他曾改进过三马车的变速箱,中耕机的变速箱,修复过废机井的,包括他自己童年患的骨髓炎,也是在遍地求医无望的情况下,通过自己钻研医书研制出独特药方治好的。.关于自行车这个发明,那家美国公司在国际投资项目洽谈会上就同他签定了合作协议,但因其他原因没有展开实质性的合作。现在,他每天都收到几十个联系洽谈合作合资意向的信件、电话。采访结束后,姚树达很有信心的说:这个防盗 、便携 、 不打气的自行车总有一天会驶在全国各地的大街上。

不用电的健身洗衣机

为真实世界而设计

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水是什么?它几乎无色,但是却多少带着点净化剂味道;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拧开水龙头它就会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它的计算单位是吨,不少人甚至不知道它的单价现在大概是4块钱;它还被装贴着花花绿绿商标的塑料瓶子摆在便利店的冷柜中……谁还记得上次停水是什么时候的事儿?除了总是在公益广告里看到之外,人们只有在瞥到马桶上那两个代表不同排水量的按钮时(通常为4.8升/6升的标准)才会想到“节约用水”这几个字。   
地球70%的表面被水所覆盖,但真正能够为人类所用的,即我们称之为淡水的却仅占其中的1%。比利时Z33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名为“1%的水与我们的未来”的展览就将数百个从这1%的淡水中提取的样本作为本次展览的第一部分

设计,让更多的人喝到安全的水

盛装着淡水样本的玻璃瓶子被整齐的摆放在白色的木架上,“它们来自江河、湖泊、山泉,还有雨水、瓶装水,还有被化学物质污染的水”,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JaneWithers说,“有的清澈透明、有的浑浊不堪,每天你都能看到它们的颜色在发生变化,灰白、暗黄、墨绿甚至乌黑。想象一下,当你用近似挥霍的方式将干净的水注满豪华浴缸和私家游泳池的时候,这世界上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甚至连基本的生活用水都难以保证。每年因为缺乏干净的水,数百万人患病死去;非洲某些地方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体验过流水接触皮肤的感觉。作为设计师,我们是否能用自己的专业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
十几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通过他们的设计告诉我们,答案是肯定的。由他们设计参展的作品,有的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在点滴间达到节水的目的。





在展厅的窗外就悬挂着这样的装置——一个水滴形状的雨水收集器(RainCatcher)。这是西班牙设计师JordiCanudas根据自己家乡雨水丰沛的实际情况特别设计的。此装置不但能收集雨水,还可以将水直接注入屋内的排水系统,使用起来相当方便。JordiCanudas介绍说:“这个收集器的原理非常简单,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在雨水丰沛的地区,用收集起来的雨水冲洗厕所着实可以节省不少自来水。”









瑞士公司VestergaardFrandsen设计的生命吸管(LifeStraw)已经成功帮助了数百万人。生命吸管是一根长25厘米、直径29毫米的塑料管子,里面被注入了活性炭等吸附性强的物质和7种过滤器,因此,污水可以即刻被净化为饮用水。用的时候,只需要把它插进水里,用力吸上来就可以了。一支“吸管”能净化大概700升水,足够一个人一年的使用量,而且价格相当便宜,每支约为3.5美元。在今年5月份的四川地震中,供水系统完全毁坏的北川、汶川等重灾区的不少灾民就是靠着政府发放的6000支生命吸管才喝到了安全的水。


参展的还有仅用1升水就可以让60双手享受到流水洗手的Mahlangu洗手器、踩着踏板就可以将水净化的净化送水自行车,将面盆、浴缸、马桶、浴柜与淋浴器完全结合成一体的EBB浴缸……“你会惊讶于这些实用的设计原理如此简单,如此简单就可以改变很多人的生活。令人遗憾的是,只有极少数的设计师愿意将他们的关注点从少数的有钱人身上转移到最需要帮助的大多数人身上。”Crawford说。

设计,为了大多数

Crawford说得没错。无论何时,当我们谈论起设计的时候,它的受众群体几乎永远是那个绝对少数的群体——世界上最富有的那10%。名贵跑车、流线外观的手提电脑、装帧精美的图书、音乐播放器甚至是电动牙刷,只要被贴上“设计”的标签,售价就会远远高出其他同类产品。不论博物馆、精品店里还是报纸、杂志、博客上,它们无处不在。成千上万的设计师以此为毕生事业,而事实上,在这个星球上的65亿人口中,只有少数人买得起这些商品。
做漂亮东西自然无可厚非,不过,只为了给极少数人创造奢侈品就花费如此庞大的精力、时间和资源,却不顾更多人正在为了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备受折磨,指责设计师缺乏社会责任的声音越来越大也不足为奇了。尽管如此,设计师依然最热衷于为那10%的有钱人提供服务。正如臭名昭著的银行劫匪WilleSutton被问及为何要抢银行时说的那句回答——“因为钱在那儿。”设计师们清楚为有钱人设计东西更容易名利双收,这也是他们所信奉的谋生之道。
不过,只要查阅一下设计的定义,就不难发现设计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多数人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和愉悦,而并非专事贵胄。设计史上的众多设计师也是因为实践了“为大众”的意义而被人铭记——建筑师理查德·巴克明斯特·福勒 (R.BuckminsterFuller)在50年前设计的“短程线圆顶”至今已为数千万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以及因遭受灾难而流离失所的人们提供了临时避难处;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所著的那本名为《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fortherealworld)让几代设计师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及伦理价值,而他终其一生倡导的“有限资源论”为后来掀起的“绿色设计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我想设计是时候开始关注那些90%的人群,让我们经过良好设计的产品不仅仅只服务于世界上10%的人群吧

纽约举行人道主义设计展览:为90%的人设计来源



为地球上90%的人设计

地球上有65亿人口,其中将近一半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水源和栖身之所。然而每当我们思考和谈论到“设计”这个话题时,往往不可避免地将那些贫穷的人排除在外,甚至只关注地球上10%最富裕的人。“为另外90%的人设计”,这是纽约Cooper-Hewitt国家设计博物馆正在举行的一个人道主义设计展览,所展出的作品或许并不那么赏心悦目,却实实在在帮助了这个星球上90%的人口。
文/niea

华丽的躺椅、飞快的跑车、装帧精美的书、超轻薄的电脑、舒适的电动牙刷……只要设计出众,这些东西就能被标上昂贵的价格并且受到追捧—不论博物馆、精品店里还是报刊、杂志、博客上,它们无处不在。成千上万的设计师以此为毕生事业,而事实上,在这个星球上的65亿人口中,只有10%的人买得起这些商品。

把东西设计得精美当然没有错,但是若从宏观上考虑,把如此庞大的精力、时间和资源花费在为极少数人创造奢侈品上,却不顾更大一部分人们更迫切的基本需求,这难道不奇怪吗?为什么设计师最热衷于为10%的有钱人服务—非营利创意机构IDE的主席Paul Polak给出了一个绝妙的比喻:“当臭名昭著的银行大盗 WillieSutton被问及为何要抢银行时,他回答说,‘因为钱都放在那里’。”

为有钱人设计东西更容易名利双收,这也是设计师的谋生之道。然而回顾工业设计的历史,我们发现好设计并不总是与昂贵、奢侈联系在一起。R. Buckminster Fuller设计的紧急避难穹顶屋已为几十万身处恶劣环境的灾民提供了栖身之所;VictorPapanek为发展中国家人民设计的可持续利用品,被赞誉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先锋设计”。
如果你觉得他们的名字听起来很陌生,那么大有必要去关注一下纽约Cooper-Hewitt国家设计博物馆的新展览“Design for the Other 90%”(“为另外90%的人设计”),在那里你会发现设计界的另一面—不少设计师利用空余时间义务为非营利组织工作,还有一部分设计师则全身心投入人道主义或可持续设计领域中,他们的作品也许并不令你感到赏心悦目,却实实在在地帮助了这个星球上90%的人口。

“在设计系学生和职业设计师中间,不少人都对如何以设计来尽一份社会责任、帮助贫困人群很感兴趣。现在,我们发出了一个召集令。”负责该展览的馆长Cynthia Smith 说,对于Cooper-Hewitt 博物馆来说,以人道主义为主题的设计展也是第一次。

参加这个展览的共有30个人道主义设计项目,它们都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包括住所、健康、水、教育、能源和交通等。这些解决方案并不十分成熟,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手段和互相冲突的意见。不过这次展览的重点并非争辩或评比,而是呈现出一个多样化的人道主义设计现状,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这个领域。
这些设计项目并不全部出自专业设计师之手,有些完全来自民间发明,还有一些则是设计师和使用者合作的成果。“地球村避难所”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廉价临时房屋,美国和格林纳达遭受飓风袭击之后曾广泛采用它,现在它就被搭建在Cooper-Hewitt博物馆的花园里。一种取名为“救命稻草”的吸管能将受污染的水重新变得可饮用,防止霍乱、伤寒等饮水传播疾病的扩散。IDE也在柬埔寨研发了一种陶瓷水过滤器,并已在当地大规模生产。

竹踏板水泵在孟加拉国、柬埔寨和印度的旱季大有用场,农民们能用它轻松地抽取地下水。Big Boda运载双轮脚踏车是肯尼亚、乌干达的廉价交通工具,它们能运载几百磅的货物或两名乘客。“赚钱能手”压块机只需8名工人的协助就可在一天内压出800块建筑用砖,所需的材料是泥土和少量水泥。

“一些再简单不过的办法就能直接改善人们的生活,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Cynthia Smith 说, 参展设计项目的技术复杂度参差很大,其中不乏非常简单的设计。运水工具Q Drum 形如卷筒纸,有了它, 人们不必再吃力地挑水, 牵着它在身后滚就行了。“罐中罐”冷却器能像冰箱一样为水果和蔬菜降温,原理很简易,把一只瓦罐套入另一只瓦罐中,并在两层中间填入湿沙子。最复杂的展品当然是大名鼎鼎的廉价笔记本电脑OLPC X01,它是专为贫困地区儿童设计的学习设备,将以100 至150 美元的价格卖给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

“我们所设计的东西竟可以改变许多人的一生。任何一个设计师都不应该错过这样难得的机会!”负责为X01 笔记本电脑研发硬件的旧金山产品设计师Yves Béhar 说。

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

自认为挺神奇的工具-独轮车


独轮车,以一个车轮为标志。总觉得独轮的车看上去晃晃悠悠的,但是中国古代人用它载重、载人,长途跋涉而平稳轻巧,不惊感叹它的创制者和第一个驾驶者必定是有胆有识的机械工程师。至于独轮车的车辕,其长短、平斜,支杆高低、直斜及轮罩之方椭、几乎随地而异、随人而异。
独轮车的第一个创制人究竟是谁?人们立刻会想到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三国志》确实记下「木牛流马,皆出其意」的文字,据考,木牛流马也就是独轮车。宋代高承撰《事物纪原》也将造独轮车之功归于诸葛亮 。然而,据历史记载,蜀国著名的钢铁冶炼技师蒲元曾上书诸葛亮,禀告造成木牛之事。故在诸葛亮之前,可能还有一些能工巧匠,已可造成独轮车。根据汉画像砖和一些文字记载,独轮车的发明时间可上推到西汉晚年,或称为「鹿车」、「辘轳车」。
三国以后,独轮车被广泛使用。宋应星在《天工开物·舟车》中描绘并记述了南北方独轮车之驾法:北方独轮车,人推其后,驴曳其前;南方独轮车,仅视一人之力而推之。
中国的独轮车,除由人推畜拉之外,更有在车架上,安装风帆以利用风力推车前进的发明。这种车称为「加帆车」,大约创制于5世纪。
独轮车在明末清初传到欧洲后,引起了巨大反响。17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在其长诗《失乐园》中,写下「中国人利用风帆驾驶藤制的轻车」的诗句。
在狭窄的路上运行,其运输量比人力负荷、畜力驮载大过数倍。这种车可以在乡村田野间劳作,又方便在崎岖小路和山峦丘陵中行走。陈毅元帅曾经说,淮海战役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既是指的这种手推独轮车。
独轮车的用处还真多,尤其是最后都用到了战场上去,不得不为制造这个工具的人感到敬佩!

洗衣机的简史

via:http://washer.ea3w.com/11/113332.html
1858年,一个叫汉密尔顿·史密斯的美国人在匹茨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左图)该洗衣机的主件是一只圆桶,桶内装有一根带有桨状叶子的直轴。轴是通过摇动和它相连的曲柄转动的。同年史密斯取得了这台洗衣机的专利权。但这台洗衣机使用费力,且损伤衣服,因而没被广泛使用,但这却标志了用机器洗衣的开端。次年在德国出现了一种用捣衣杵作为搅拌器的洗衣机,当捣衣杵上下运动时,装有弹簧的木钉便连续作用于衣服。19世纪末期的洗衣机已发展到一只用手柄转动的八角形洗衣缸,洗衣时缸内放入热肥皂水,衣服洗净后,由轧液装置把衣服干。
Via: WASHING MACHINES,Saving Women's Lives! By Lee Maxwell

Thor(ca. 1908),Hurley Machine Company of Chicago
Among the early electric powered machines to be mass produced was the Thor washer .Features of this machine,include a wooden drum into which the clothes are put to be tumble washed. The drum turns 8 revolutions in one direction, then reverses.A control on the lower left side of the machine engages the clutch to start the rotation.A lever, on the top right side, provides forward and reverse control for the chain driven wringer.
At the time when this machine was manufactured, safety releases for wringers were not yet perfected. And, since most electric machines did not have on-off switches, if a finger or some other part of the anatomy were caught in the wringer one would have to grab the electric cord and yank it out of the outlet. Some cords had a terminal which could be screwed into a light socket, and even with vigorous yanking you could not have easily stopped the wringer from swallowing your entire arm.
Electric Motor Washer (ca. 1907),1900Corporation

The "electric motor washer", Fig. 6, was in the early line of powered models manufactured by the Nineteen Hundred Corporation, This 1900 company finally evolved into the present Whirlpool Corporation. This machine features a fixed agitator and an oscillating wooden tub. A single lever on the wringer post serves as the sole control for this machine. In one position the tub oscillates while in the other, the wringer turns. This is a rare example whereby the wringer, on a powered machine, is allowed to rotate only in a single direction. Imprinted on the side of the wringer is the phrase "SAVES WOMEN'S LIVES". What a wonderfully gallant thought!

The Troy machine(ca.1888),Troy Laundry Machinery Company
The Troy machine was manufactured in Troy, New York. The wooden tub of this machine rotates and the clothes are tumbled as they wash. The single control positions the belt, connected to the driving source of power, either to be on the drive (inner) pulley or on the idler (outer) pulley. With about 250 pounds of gears and pulleys as large as those for a tractor.

人力洗衣机

单车洗衣机 边骑边洗衣
  骑单车能锻炼身体,但您听说过边骑单车还能边洗衣服吗?年轻小伙子何璇的专利产品“健身洗衣机”,刚往集市里一摆,就震住了观众。


这个新奇的洗衣机就像一辆没有轮子的单车,脚踏的转轴串着一个带盖塑料桶——这便是洗衣机的“滚桶”了。使用者把脏衣服塞进去,加入洗衣粉和水,扭好盖子,接下来就靠蹬脚踏输送动力,翻搅清洗桶中的衣物。实验表明,使用者只需骑上15分钟,就能把数件衣服洗干净。不过,这个新版本的洗衣机没有甩干功能,洗好的衣服还得靠人捞出来拧干。
  “这样能洗干净衣服吗?”面对疑问,发明者底气颇足,说是去年就卖掉了近百台,因为创意新颖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呢。小何表示,他发明的健身洗衣机最适合学生一族使用,体积小巧不占地方,可拆装,方便搬运,两百多元的定价也容易接受。



“无需电源,节能省水,健身环保,体积小巧!”刚刚毕业于中国管理软件学院的24岁的大学生何璇自豪地向记者表示,他发明了这样一种“神奇”的洗衣机——洗衣全靠脚力,十分适合学生在宿舍内使用.

以上资料公同学们参考使用!